相關(guān)習(xí)題
 0  171891  171899  171905  171909  171915  171917  171921  171927  171929  171935  171941  171945  171947  171951  171957  171959  171965  171969  171971  171975  171977  171981  171983  171985  171986  171987  171989  171990  171991  171993  171995  171999  172001  172005  172007  172011  172017  172019  172025  172029  172031  172035  172041  172047  172049  172055  172059  172061  172067  172071  172077  172085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小明身高1.5m,站在平面鏡前3m處,他的像到小明的距離是6m,像高是1.5.若他向鏡子靠近了2m,則像的大小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三幅圖所示的是音叉、鋼琴、長笛所發(fā)出的聲音的波形圖,則三種聲音不同之處是(  )
A.音調(diào)B.響度C.音色D.以上三個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1)請你在圖1中,用筆畫線代替導(dǎo)線將圖中實(shí)物連接完整.
要求:兩盞燈L1、L2串聯(lián),電壓表測量燈泡L2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通過燈泡的電流.
(2)如圖2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3A,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完成下列單位換算:1200mA=1.2;1.5V=1.5×103m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所示電路,開關(guān)閉合兩燈發(fā)光,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電壓表V的示數(shù)一定等于V1的示數(shù)
B.電壓表V的示數(shù)一定大于V1的示數(shù)
C.電流表A的示數(shù)一定等于A1的示數(shù)
D.電流表A的示數(shù)一定等于A1的示數(shù)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實(shí)驗(yàn)或事例,屬于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jī)械能的是( 。
A.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會有灼熱感
B.
       搓手取暖
C.
             鉆木取火
D.
水蒸氣將軟木塞沖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shí)驗(yàn)探究題

20.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質(zhì)量相等,燒杯內(nèi)的液體質(zhì)量和初溫也相同.

(1)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應(yīng)選擇甲乙兩圖進(jìn)行實(shí)驗(yàn),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的多少是通過溫度計升高的示數(shù)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升高的示數(shù)”或“加熱時間”).
(2)若想利用上述裝置估測燃料的熱值,那么還需要補(bǔ)充的實(shí)驗(yàn)儀器是天平,小明購買了一盒薯片,取出幾片用上述方法測出薯片的熱值為1.4×107J/Kg,他又觀察到包裝盒上印有“質(zhì)量:100g”,他據(jù)此算出了整盒薯片能提供的熱量為1.4×106J.這個結(jié)果與包裝盒上注明的“能量:2100KJ”不等,原因可能是實(shí)驗(yàn)中存在熱量的損失,或?qū)嶒?yàn)時薯片沒有完全燃燒.
(3)比較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特點(diǎn),應(yīng)選擇甲丙兩圖進(jìn)行實(shí)驗(yàn).比熱容的概念采用比值定義法,物理學(xué)中,將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zhì)量和升高溫度的乘積之比,叫做比熱容.
(4)如果質(zhì)量和初始溫度均相同的a、b兩種液體,吸熱后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丁所示,由圖可以看出,a液體的溫度升高得較快,升高相同的溫度b液體吸收熱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兩只燈泡串聯(lián)到電路中,其中一只燈亮,另一只不亮,原因可能是( 。
A.兩燈相比較,通過不亮的燈泡的電流較小
B.不亮的燈泡燈絲斷了
C.兩燈相比較,亮的燈泡電阻較不亮的燈泡電阻大得多
D.兩燈相比較,亮的燈泡電阻較不亮的燈泡電阻小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shí)驗(yàn)探究題

18.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狀可改變的液體透鏡,如圖所示.
(1)在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首先在兩個透明玻璃長方體容器中充入蚊香煙霧,然后將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體透鏡.再將液體透鏡放置在兩個玻璃容器之間,如圖甲所示.讓光線沿圖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經(jīng)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將偏向(選填“偏離”或“偏向”)主光軸.如果此時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變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則折射光線偏折的程度會改變(選填“會改變”或“不改變”).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煙霧的目的是觀察光的路徑.
(2)為了探究“影響液體透鏡折光能力強(qiáng)弱的因素”,物理興趣小組人員做了如下實(shí)驗(yàn):在圖甲所示的裝置中,保持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即形狀不變,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觀察光線經(jīng)不同液體透鏡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時,他們是在探究液體透鏡折光能力與液體種類 是否有關(guān),在此探究過程中保持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即形狀不變的具體原因是凸透鏡對光的偏折射能力與凸透鏡的凸起程度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一位同學(xué)騎自行車行駛在一段公路上,前5分鐘行駛了1800m,然后又用了0.5h行駛了27km,最后用5分鐘行駛了3km.這位同學(xué)騎自行車前5分鐘的平均速度是6m/s,中間0.5h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54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3.2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