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應的產(chǎn)物中,一定不存在同分異構體的是( )

A.異戊二烯與等物質(zhì)的量的Br2發(fā)生反應

B.2-氯丁烷與NaOH乙醇溶液共熱發(fā)生反應

C.丙烯與H2O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反應

D.新戊烷和氯氣生成一氯代物的反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工業(yè)上一般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應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 ΔH

圖1 (圖中表示生成1mol物質(zhì)時的能量) 圖2

(1)根據(jù)圖1請寫出合成甲醇的熱化學方程式 (熱量用E1、E2或E3表示)。

(2)該反應的逆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上圖2。t1時改變了某種條件,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

(3)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 (填字母序號)。

A.2v(H2)(逆) =v(CO)(正)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

D.CH3OH、CO、H2的濃度都不再發(fā)生變化

E.容器內(nèi)CO、H2、CH3OH的濃度之比為1:2:1

(4)在一定溫度下,若將4a mol H2和2amol CO放入2L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測得CO的轉(zhuǎn)化率為50%,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若此時再向該容器中投入a mol CO、2amol H2和amol CH3OH,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是 _______(“正向移動”“逆向移動”或“不移動”);與原平衡相比,CO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200mL 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中,c(Mg2+)=0.2mol/L、c(Cl?)=1.3mol/L,若要使其中的Mg2+全部轉(zhuǎn)化為沉淀而分離出來,至少需要4mol/L的NaOH溶液的體積為( )

A.120mL B.80mL C.40mL D.2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科技、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力開發(fā)利用可燃冰(固態(tài)甲烷水合物),有助于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治理

B.“地溝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來制造肥皂或生物柴油

C.聚乙烯塑料老化是因為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D.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鉻酸鉀的儀器檢驗酒后駕車,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西省高三上10月階段測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已知牙膏摩擦劑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產(chǎn)生。某興趣小組對摩擦劑成分及其含量進行以下探究:

Ⅰ.摩擦劑中氫氧化鋁的定性檢

取適量牙膏樣品,加水充分攪拌、過濾。

(1)往濾渣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濾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主要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Ⅱ.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定量測定

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略去)進行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質(zhì)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

依據(jù)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3)D裝置的作用是 ;

(4)實驗過程中需持續(xù)緩緩通入空氣。其作用除了可攪拌B、C中的反應物外,還有: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項措施中,不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標號)。

a.在加入鹽酸之前,應排凈裝置內(nèi)的CO2氣體

b.滴加鹽酸不宜過快

c.在A~B之間增添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

d.在B~C之間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

(6)有人認為不必測定C中生成的BaCO3質(zhì)量,只要測定裝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質(zhì)量差,一樣可以確定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實驗證明按此方法測定的結果明顯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西省高三上10月階段測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用化合反應的方法制得的是

①SiO2 ②H2SiO3 ③Fe(OH)3 ④CuS ⑤FeCl2 ⑥ CaSiO3

A.②④ B. 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