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共12分)
下圖是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丁烷裂解的實驗流程。(注:CuO能將烴氧化成CO2和H2O,G后面裝置與答題無關,省略鐵架臺等。)按下圖連好裝置后,需進行的實驗操作有:①給D、G裝置加熱;②檢查整套裝置的氣密性;③排出裝置中的空氣等……

(1)這三步操作的先后順序依次是        (寫編號);
(2)簡要說明排空氣的方法和證明空氣已排盡的方法               ;
(3)B裝置所起的作用是                 ;
(4)假定丁烷按C4H10→C2H6+C2H4和C4H10→CH4+C3H6的方式完全裂解,當(E+F)裝置的總質量比反應前增加了0.7g,G裝置的質量減少了1.76g,則丁烷的裂解產物中,甲烷與乙烷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假定流經(jīng)D、G裝置中的氣體能完全反應)
若對E裝置中的混合物再按以下流程實驗:

(5)分離操作Ⅰ和Ⅱ的名稱分別是:Ⅰ      Ⅱ     ,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 
(6)D的結構簡式是               。
(1)②③①     
(2)打開開關K,利用丁烷氣體排出空氣;用小試管在G裝置后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火焰上方,若只能聽到極輕微的爆鳴聲,表明空氣基本排盡(2分)
(3)便于觀察丁烷氣體的速率,從而控制丁烷氣體的流量     
(4)1︰1 (2分)
(5)分液 蒸餾  SO32+Br2+H2O=SO42+2Br+2H(2分) 
(6)CH3CH(OH)COOH
(1)裝置連接好以后。首先檢驗氣密性,所以順序是②③①。
(2)根據(jù)裝置可知,可利用丁烷來排盡裝置中的空氣,丁烷是可燃性氣體,通過檢驗丁烷來檢驗是否排盡空氣,即打開開關K,利用丁烷氣體排出空氣;用小試管在G裝置后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火焰上方,若只能聽到極輕微的爆鳴聲,表明空氣基本排盡。
(3)B中是水,所以可以通過觀察氣泡的來控制氣體的流速,從而控制丁烷氣體的流量。
(4)設甲烷和乙烷的物質的量分別是x、y,則丙烯和乙烯也分別是x、y。根據(jù)題意可知烯烴的質量是0.7g,氧化銅減少的質量是氧原子的質量,即和烷烴結合的氧原子是0.11mol,所以42x+28y=0.7、4x+7y=0.11,解得x︰y=1︰1。
(5)亞硫酸鈉能把剩余的溴水還原,方程式為SO32+Br2+H2O=SO42+2Br+2H。由于鹵代烴不溶于水,所以分液即可。兩種鹵代烴互溶,但沸點差別大,蒸餾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某同學欲探究Na2O2與水的反應,可供使用的試劑有:Na2O2、蒸餾水、KMnO4酸性溶液、MnO2。該同學取一定量Na2O2樣品與過量水反應,待完全反應后,得到溶液X和一定量O2,該同學推測反應中可能生成了H2O2,并進行實驗探究。

(1)寫出Na2O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試設計實驗證明溶液X中含過氧化氫                                        。
(3)通過上述實驗證明溶液中確實存在H2O2取少量X于試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紅褐色沉淀,配平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H2O2 + Fe2+ + OH-  Fe(OH)3¯,該反應中H2O2表現(xiàn)了        性(填“氧化”或“還原”)。
(4)已知溶液X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時放出氧氣,此時H2O2表現(xiàn)了        性(填“氧化”或“還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利用下圖裝置可測定m g純堿樣品(含少量NaCl)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

(A)         (B)          (C)   
(1)實驗中使用的藥品可能有:a.濃H2SO4、b.稀硫酸、c.稀鹽酸、d.純堿樣品、e.堿石灰、f.NaOH溶液、g.空氣.請將這些藥品的盛裝部分對號入座(必要時可重復使用),請?zhí)顚憣男蛱枺?br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實驗中使用了空氣,其作用是                      ;若通入空氣的速度過快或通入空氣的量不足,則所測定Na2CO3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準確”).
(3)干燥管Ⅱ的作用是                               ,若缺乏干燥管Ⅱ,其后果是                      
(4)若分液漏斗中④的滴液速度過快,將導致實驗結果     (填“偏高”、“偏低” 和“準確”).
(5)若干燥管Ⅰ內藥品的質量實驗前為m1 g,實驗后為m2 g,則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shù)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6分)某天然堿的化學組成可能為aNa2CO3·bNaHCO3·cH2O(a、b、c為正整數(shù)),為確定其組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1)定性分析
①取少量天然堿樣品放入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在試管口有液體生成,該液體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能否說明樣品中含結晶水,試簡述理由。
②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確認樣品中含有CO32—離子。
(2)定量分析
該小組同學設計了下圖所示裝置,測定天然堿的化學組成。

A           B                 C        D          E
實驗步驟:
①按上圖(夾持儀器未畫出)組裝好實驗裝置后,首先進行的操作是                。
A處堿石灰的作用是                               。
②稱取天然堿樣品7.3g,并將其放入硬質玻璃管中;稱量裝濃硫酸的洗氣瓶的質量為    87.6g,裝堿石灰的U型管D的質量為74.7g。
③打開活塞K1、K2,關閉K3,緩緩鼓入空氣數(shù)分鐘。
④關閉活塞K1、K2,打開K3,點燃酒精燈加熱,待不再產生氣體為止。
⑤打開活塞K1,緩緩鼓入空氣數(shù)分鐘,然后稱得裝濃硫酸的洗氣瓶質量為88.5g;裝堿石灰的U型管D的質量為75.8g。該步驟中緩緩鼓入空氣數(shù)分鐘的目的是             
                                                         
計算推導:
該天然堿的化學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實驗室常利用甲醛法測定(NH4)2SO4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shù),其反應原理為:
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時,1 mol(CH2)6N4H+與1 mol H相當],然后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反應生成的酸。某興趣小組用甲醛法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Ⅰ 稱取樣品1.500 g。
步驟Ⅱ 將樣品溶解后,完全轉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搖勻。
步驟Ⅲ 移取25.00 mL樣品溶液于250 mL錐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搖勻、靜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試液,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復2次。
(1)根據(jù)步驟Ⅲ填空:
①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加入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則測得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水未倒盡,則滴定時用去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滴定時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眼睛應觀察________。
A.滴定管內液面的變化
B.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
④滴定達到終點時,酚酞指示劑由________色變成______色。
(2)滴定結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數(shù)      待測溶液的體積/mL    標準溶液的體積/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若NaOH標準溶液的濃度為0.101 0 mol·L-1,則該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報告記錄的實驗現(xiàn)象正確的是      
實驗



 
a
b
c
d
A
無色
不褪色
無色溶液
無色溶液
B
紅色
無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
紅色
無色
無色溶液
白色沉淀
D
無色
無色
白色沉淀
無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課題為“Mg—Cu硫酸原電池電解CuCl2溶液的研究”,他們的研究裝置如下圖所示(C1、C2均為碳棒),按要求填寫下列空格。

(1)銅片上的現(xiàn)象是                     ,該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2)C1極的名稱為             ,C2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3)下列關于該裝置中電子流向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從鎂電極經(jīng)導線流向C1B.從C1極經(jīng)導線流向鎂電極
C.從銅電極經(jīng)導線流向C2D.從C2極經(jīng)導線流向銅電極
(4)原電池中稀硫酸的體積為200 mL ,物質的量濃度為1.5 mol·L-1,當電解池中某碳棒上產生3.36 L(標準狀況)氣體時,求:
① 有        個電子通過了電線(NA=6.02×1023) 。
② 此時原電池溶液中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 (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4分)
Ⅰ.有甲、乙兩位學生均想利用原電池反應檢測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兩人均使用鎂片和鋁片作電極,但甲同學將電極放入2 mol/LH2SO4溶液中,乙同學將電極放入2 mol/L的NaOH溶液中,如圖:

(1)寫出甲池中正極的電極反應式:                                ;
(2)寫出乙池中負極的電極反應式:                        ;
(3)如果甲與乙同學均認為“構成原電池的電極材料如果都是金屬,則構成負極材料的金屬應比構成正極材料的金屬活潑”,則甲會判斷出              活動性更強,而乙會判斷出          活動性更強(填元素符號)。
(4)由此實驗,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確結論?(  )
A.利用原電池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電解質
B.鎂的金屬性不一定比鋁的金屬性強
C.該實驗說明金屬活動順序表已過時,已設有實用價值
D.該實驗說明化學研究對象復雜、化學反應受條件影響較大,因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Ⅱ.向一個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發(fā)生如下反應:2 A(g) + B(g) xC(g) + D(g),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1.2 mol/L,B的濃度為0.1 mol/L。
(1)x=               ;
(2)若使容器溫度升高,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則正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3)若維持容器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質,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仍為1.2 mol/L的是             (用序號填空)
①4 mol A + 2 mol B
②3 mol C + 1 mol D
③3 mol C + 1 mol D +1 mol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某研究小組將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小組做該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         (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22 ℃,判斷的依據(jù)是                        
(2)由題干及圖形可知,V1︰V2=         時,酸堿恰好完全中和,此反應所用NaOH溶液的濃度應為                  mol/L。
(3)實驗時將酸堿在簡易量熱計中混合,并用              攪拌,使溶液混合均勻。經(jīng)有關計算知此反應共放出Q kJ的熱量,請寫出此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