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時,向pH=6的蒸餾水中加入NaHSO4晶體,保持溫度不變,測得溶液的pH為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此時水的離子積Kw=1×10-12
B.水電離出的c(H+)=1×10-12mol/L
C.水的電離程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D.c(Na+)=c(SO42-
A、蒸餾水的pH=6,說明c(H+)=c(OH-)=1×10-6mol?L-1,水的離子積Kw=1×10-12,故A正確;
B、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的濃度等于溶液中氫氧根的濃度,c(H+)=c(OH-)=
1×10-12
0.01
mol/L=1×10-10mol?L-1,故B錯誤;
C、由于水的電離過程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促進了水的電離,水的電離程度會增大,故C正確;
D、NaHSO4晶體中鈉離子與硫酸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數(shù)目沒有發(fā)生變化,根據(jù)物料守恒,溶液中(Na+)=c(SO42-),故D正確;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2.4LN2中一定含有6.02×1023個氮分子
B.18gH2O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22.4L
C.在常溫常壓下,20mLNH3與60mLO2所含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3
D.將4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在相同條件下,下列各組氣體中,分子數(shù)一定相同的是( 。
A.14gN2和16gO2B.11.2LO2和0.5molCH4
C.2LCO2和2LH2OD.34gNH3和2mol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5.4克H2O含有______molH.
(2)3.01×1024個OH-與______molNH3的質(zhì)量相同.
(3)15.6gNa2X中含Na+0.4mol,則X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______.
(4)3.6g重水2H2O含電子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
(5)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3L氣體A2跟9L體積的氣體B2完全化合生成6L體積某氣體C,則該氣體C的化學式為(用A、B表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mol Cl2和2mol CO2相比較,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分子數(shù)相等B.原子數(shù)相等C.體積相等D.質(zhì)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將37.2gNa、Na2O、Na2O2組成的混合物放入盛有206.4mL水(密度為1.0g/cm3)的特定容器中充分反應,將反應后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收集,收集到的氣體通過放電恰好完全反應,得到3.6g常溫下的液體物質(zhì).則特定容器中反應后得到的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A.10.0%B.15.5%C.20.0%D.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在25℃下,向10.00mL0.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NaOH溶液,溶液pH變化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A是弱酸
B.b點表示的溶液中:c(HA)=c(A-
C.c點時:V=10.00mL
D.b、c、d三點表示的溶液中一定都存在:c(Na+)+c(H+)=c(A-)+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在25℃條件下向10.00mL0.1mol?L-1H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NaOH溶液,其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忽略溫度變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a(chǎn)點表示的溶液中c(HCOO-)約為10-3mol?L-1
B.用25mL的酸式滴定管量取HCOOH溶液
C.c點NaOH溶液的體積小于10mL
D.在a、c間任一點,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HCOO-)>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2c(Na+)+c(CH3COOH)=c(CH3COO-)+2c(OH-
B.Ksp(AgCl)>Ksp(AgI)由此可以判斷AgCl(S)+I-=AgI(S)+Cl-能夠發(fā)生
C.氯水中:c(Cl-)>c(H+)>c(OH-)>c(ClO-
D.中和濃度與體積均相等的鹽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