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CF
CF
(填序號)
A.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可驗證SO2的漂白性
B.一學生用pH試紙測得某氯水的pH為2
C.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或碳酸鈉
D.將10g 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配制10%的ZnSO4溶液
E.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F.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
(II)(二氯化硫(SCl2)熔點-78℃,沸點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與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試劑亞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氣與硫反應合成二氯化硫的實驗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盛放的藥品是
飽和食鹽水
飽和食鹽水
C中是
濃硫酸
濃硫酸

(2)實驗開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熱使硫熔化,然后轉動和搖動燒瓶使硫附著在燒瓶內壁表面形成一薄層,這樣做的目的是
增大反應接觸面積
增大反應接觸面積

(3)實驗時,D裝置需加熱至50-59℃,最好采用何種方式加熱
水浴加熱
水浴加熱
.為了防止E中液體揮發(fā),可以采取的措施
將錐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卻
將錐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卻

(4)F裝置中干燥管內所盛物質是
堿石灰(或固體氫氧化鈉或生石灰)
堿石灰(或固體氫氧化鈉或生石灰)
的作用是:
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并吸收殘留余的氯氣
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并吸收殘留余的氯氣
分析:(I)A.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褪色;
B.氯水為氯氣的水溶液,顯酸性,其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
C.氫氧化鈉或碳酸鈉和二氧化硅能反應;
D.w%=
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
×100
%;
E.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銀和硫酸鋇兩種;
F.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讀數(shù)時:俯高仰低.
(II)(1)制得的氯氣不純,混有氯化氫和水,應除去;
(2)增大反應接觸面積能加快反應速率;
(3)需加熱至0-100℃,最好采用水浴加熱的方式;
(4)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要隔絕空氣中水的干擾.
解答:解:(I)A.SO2具有漂白性和酸性即還原性等,能使品紅褪色,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會變紅色,故A錯誤;
B.氯水為氯氣的水溶液,顯酸性,其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不能用pH試紙測,故B錯誤;
C.氫氧化鈉或碳酸鈉和二氧化硅能反應,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故C正確;
D.w%=
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
×100
%,溶液的質量為100g,而溶質ZnSO4的質量小于10g,故D錯誤;
E.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或銀離子中的至少一種,故E錯誤;
F.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讀數(shù)時:俯視導致結果偏高,仰視導致結果偏低,故F正確.
故答案為:CF;
(II)(1)制得的氯氣不純,混有氯化氫和水,除去氯化氫用飽和食鹽水,除水用濃硫酸,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2)由粉末狀變?yōu)橐槐,增大了反應接觸面積,能加快反應速率,使反應充分,故答案為:增大反應接觸面積;
(3)需加熱至0-100℃,最好采用水浴加熱的方式,二氯化硫(SCl2)熔點-78℃,可以將錐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卻,防止E中液體二氯化硫(SCl2)揮發(fā),故答案為:水浴加熱;將錐形瓶放入冰水中冷卻;
(4)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要用吸水劑隔絕空氣中水的干擾,故答案為:堿石灰(或固體氫氧化鈉或生石灰);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并吸收殘留余的氯氣.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面較廣,思考空間較大,綜合性較強,有一定的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I)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序號)
A.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可驗證SO2的漂白性
B.一學生用pH試紙測得某氯水的pH為2
C.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或碳酸鈉
D.將10g 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配制10%的ZnSO4溶液
E.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F.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
(II)(二氯化硫(SCl2)熔點-78℃,沸點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與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試劑亞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氣與硫反應合成二氯化硫的實驗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盛放的藥品是______C中是______
(2)實驗開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熱使硫熔化,然后轉動和搖動燒瓶使硫附著在燒瓶內壁表面形成一薄層,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3)實驗時,D裝置需加熱至50-59℃,最好采用何種方式加熱______.為了防止E中液體揮發(fā),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
(4)F裝置中干燥管內所盛物質是______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I)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序號)
A.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可驗證SO2的漂白性
B.一學生用pH試紙測得某氯水的pH為2
C.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或碳酸鈉
D.將10g 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配制10%的ZnSO4溶液
E.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F.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
(II)(二氯化硫(SCl2)熔點-78℃,沸點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與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試劑亞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氣與硫反應合成二氯化硫的實驗裝置.

精英家教網(wǎng)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盛放的藥品是______C中是______
(2)實驗開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熱使硫熔化,然后轉動和搖動燒瓶使硫附著在燒瓶內壁表面形成一薄層,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3)實驗時,D裝置需加熱至50-59℃,最好采用何種方式加熱______.為了防止E中液體揮發(fā),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
(4)F裝置中干燥管內所盛物質是______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I)(4分)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填序號)

              A.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可驗證SO2的漂白性

              B.一學生用pH試紙測得某氯水的pH為2

              C.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或碳酸鈉

              D.將10g 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配制10%的ZnSO4溶液

           E.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

含有SO2-4

       F.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

 
   (II)(14分)二氯化硫(SCl2)熔點―78℃,沸點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與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試劑亞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氣與硫反應合成二氯化硫的實驗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盛放的藥品是               C中是                                                        

   (2)實驗開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熱使硫熔化,然后轉動和搖動燒瓶使硫附著在燒瓶內壁表面形成一薄層,這樣做的目的是                            

   (3)實驗時,D裝置需加熱至50―59℃,最好采用何種方式加熱                   。為了防止E中液體揮發(fā),可以采取的措施                   。

   (4)F裝置中干燥管內所盛物質是           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09-2010學年山東省濟寧一中高考化學練習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I)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序號)
A.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可驗證SO2的漂白性
B.一學生用pH試紙測得某氯水的pH為2
C.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或碳酸鈉
D.將10g 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配制10%的ZnSO4溶液
E.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F.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
(II)(二氯化硫(SCl2)熔點-78℃,沸點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與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試劑亞硫酰氯(SOCl2).以下是由氯氣與硫反應合成二氯化硫的實驗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盛放的藥品是______C中是______
(2)實驗開始前先在D中放入一定量的硫粉,加熱使硫熔化,然后轉動和搖動燒瓶使硫附著在燒瓶內壁表面形成一薄層,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3)實驗時,D裝置需加熱至50-59℃,最好采用何種方式加熱______.為了防止E中液體揮發(fā),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
(4)F裝置中干燥管內所盛物質是______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