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熱化學方程式:H2O(g)=H2(g)+O2(g) H= +241.8kJ/mol,H2(g)+O2(g)=H2O(1) H= -285.8kJ/mol

1g水蒸氣變?yōu)橐簯B(tài)水時,其焓變?yōu)?/span>

A.H= +4.4kJ/molB.H= -4.4kJ/mol

C.H= -2.44kJ/molD.H= +2.44kJ/mol

【答案】C

【解析】

H2O(g)=H2(g)+O2(g) H= +241.8kJ/mol,H2(g)+O2(g)=H2O(1) H= -285.8kJ/mol;

+,整理可得H2O(g)=H2O(1) H= -44kJ/mol,根據(jù)該熱化學方程式可知:18g水蒸氣變?yōu)橐簯B(tài)水時放出44kJ的熱量,則1g水蒸氣變?yōu)橐簯B(tài)水時,放出熱量是44kJ÷18=2.44kJ,即當1g水蒸氣變?yōu)橐簯B(tài)水時,其焓變H= -2.44kJ/mol,故合理選項是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下列反應aA(g)cC(g)+dD(g),反應達到平衡后,將氣體體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當再次達到平衡時,D的濃度為原平衡1.8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A的轉(zhuǎn)化率變大

C.D的物質(zhì)的量變多D.a<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表示溶液中濃度的方法通常有兩種: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w)和物質(zhì)的量濃度(c),因此在配制溶液時,根據(jù)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配制方法,請完成填空。

(1)10%(密度為1.01 g·cm3)的氫氧化鈉溶液配制成27.5 g 2% 的氫氧化鈉溶液。

①計算:需________g 10%(密度為1.01 g·cm3)的氫氧化鈉溶液,其體積為________mL,需加________mL(ρ1 g·cm3)進行稀釋。

②量取:用________mL量筒取10% 氫氧化鈉,量取時視線要跟量筒________保持水平,然后倒入燒杯里,用________mL量筒量取蒸餾水也注入燒杯里。

③溶解:用________將上述溶液攪拌均勻,即得27.5 g 2% 的氫氧化鈉溶液。

(2)98%(密度為1.84 g·cm3)的濃硫酸稀釋成3 mol·L1的稀硫酸100 mL,回答下列問題:

①需要取濃硫酸________mL

②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幾步,以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餾水,檢查是否漏水

B.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及玻璃棒,將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復操作兩次

C.用已冷卻的稀硫酸注入已檢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D.根據(jù)計算,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

E.將濃硫酸沿燒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餾水的小燒杯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

F.蓋上容量瓶塞子,振蕩,搖勻

G.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使溶液凹面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H.繼續(xù)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餾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線

(3)實驗室需配制1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和1 mol·L1的硫酸溶液各100mL。

①要配制氫氧化鈉溶液,在用托盤天平稱取氫氧化鈉固體時,天平讀數(shù)為________。

A4.0 g     B4.00 g     C.>4.0 g

②在配制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各步操作中,有明顯不同的是__________。

A.稱量或量取   B.溶解或稀釋  C.移液、洗滌  D.定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真空碳熱還原冶煉鎂、鋁及錳的單質(zhì)或合金是治金工業(yè)的熱點之一;卮鹣铝袉栴}:

(1)已知體系自由能變化時反應能自發(fā)進行。真空碳熱還原冶煉鎂的主要反應為,其自由能變化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

溫度由低到高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時該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的溫度是_________(”“”)

(2)提出的碳熱還原冶煉的機理如下:

()

()

()

則反應______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數(shù)式表示);中間體之一反應可用于實驗室制備甲烷,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備錳合金的相關反應及平衡時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為用分壓表示的平衡常數(shù),分壓=總壓×體積分數(shù))

()

()

()

的反應是___________(填標號)。

____________[、表示];A___________[表示]。

③向某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并加入足量,若只發(fā)生反應:,達到B點的平衡狀態(tài)。達到平衡前,v()__________v()(大于”“小于等于”),達到平衡時,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丙烯為原料合成有機玻璃和油墨材料DAP-A樹脂的流程如下:

回答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zhì)可能的結(jié)構(gòu)簡式:B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反應類型: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 DAP-A樹脂在一定條件下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最多消耗H2_______________mol

4)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G在一定條件下與乙二醇發(fā)生反應生成一種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6E的同分異構(gòu)體中,屬于酯類的鏈狀有機物有HCOOCH2CH=CH2HCOOCH=CHC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50mL 0.50mol·L-1鹽酸與50mL 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卮鹣铝袉栴}: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___,燒杯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向鹽酸中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大燒杯上如果不蓋硬紙板,則求得的中和熱 ________(偏大偏小無影響”)。

(4)兩次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用品

溶液溫度

中和熱

t1

t2

ΔH

50mL 0.55mol/L

NaOH溶液

50mL 0.5mol/L

HCl溶液

20

23.3

50mL 0.55mol/L

NaOH溶液

50mL 0.5mol/L

HCl溶液

20

23.4

已知:Q=cm(t2-t1),反應后溶液的比熱容c4.18kJ/(·kg),各溶液的密度均為1g/cm3。則中和熱ΔH=_________kJ·mol1。

(5)若改用60mL 0.50mol·L-1 鹽酸和50mL 0.55mol·L-1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實驗操作均正確,則所求中和熱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煙氣中SO2NOxNONO2)的脫除對于環(huán)境保護意義重大。

(1)濕式氨法煙氣脫硫脫氮是通過氨水吸收煙氣,得到含、、NO2的吸收液。

①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吸收液中含有的原因:_____________;

②吸收液中的、均對NO2具有吸收作用,但NO2的吸收能力比弱,NO2反應生成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經(jīng)測定,在煙氣的吸收過程中,吸收液對NO2的吸收率隨煙氣通入量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結(jié)合化學用語解釋產(chǎn)生上述結(jié)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柔性屏手機的柔性電池以碳納米管做電極材料,以吸收溶液的有機高聚物做固態(tài)電解質(zhì),其電池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電池總反應為: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充電時,移向Zn

B.充電時,含有膜的碳納米管纖維一端連接有機高聚物電源負極

C.放電時,電子由鋅膜表面經(jīng)有機高聚物至膜表面

D.放電時,電池的負極反應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用一定濃度的鹽酸滴定某濃度的氨水。滴定終點附近溶液的pH和導電能力的變化如圖所示(利用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可判斷滴定終點,溶液總體積變化忽略不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點對應的溶液中:

B.ab過程中,不斷增大

C.cd溶液導電性增強的主要原因是增大

D.根據(jù)溶液pH和導電能力的變化可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