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興趣小組同學取用80.00 g的MgCl2溶液(含鎂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00%),將其小心蒸干得49.25 g固體(其成分表示為Mgx(OH)yClz?nH2O),為研究其組成進行了如下兩實驗:
實驗一:將所得固體全部溶于100 mL  1.50 mol·L-1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釋至500 mL,測得溶液的c(H+)=0.1mol·L-1;
實驗二:取實驗一稀釋后的溶液50 mL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沉淀12.915 g。
①對于上述兩個實驗的安排,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均要做,否則無法計算 B.均不要做,數(shù)據(jù)已經(jīng)足夠 C.只要做實驗一即可
②試通過計算確定固體的化學式。(要求有計算過程)

①C(2分)
②n(Mg2+)=0.5mol, n (OH)= 0.1mol,n (Cl)=0.9mol,n (H2O)=0.2mol
故n(Mg2+):n (OH):n (Cl):n (H2O) = 0.5:0.1:0.9:0.2=5:1:9:2
即化學式為:Mg5(OH)Cl9·2H2O(4分)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實驗室中鹽酸的用途十分廣泛,常常用來制備氣體.

(1)某小組同學欲用4mol/L的鹽酸配制230mL 0.4mol/L 鹽酸溶液,需取用4mol/L鹽酸
25
25
mL,實驗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燒杯
燒杯
、
25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量筒、燒杯、膠頭滴管.
(2)下列實驗操作使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的是
BC
BC

A.容量瓶洗滌后未干燥
B.移液時,有少量溶液濺出
C.定容時,加水不慎超過刻度線,又倒出一些
D.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E.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溶液濺出
(Ⅱ)瑞典化學家舍勒將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與濃鹽酸混合加熱,在世界上首先得到了氯氣.已知Cl2和堿溶液在不同條件下,得到的產(chǎn)物不同,某興趣小組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氯酸鉀、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zhì).( 3Cl2+6KOH
  △  
.
 
KClO3+5KCl+3H2O )圖中:A為氯氣發(fā)生裝置;B的試管里盛有15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C的試管里盛有15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D的試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試液.
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1)制取氯氣時,在圓底燒瓶里加入一定質(zhì)量的二氧化錳,通過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儀器名稱)向圓底燒瓶中加入適量的濃鹽酸.裝置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MnO2+4HCl(濃)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濃)
  △  
.
 
MnCl2+Cl2↑+2H2O

(2)反應完畢經(jīng)冷卻后,B的試管中有大量晶體析出.圖中符合該晶體溶解度曲線的是
M
M
(填編號字母);從B的試管中分離出該晶體的方法是
過濾
過濾
(填實驗操作名稱).該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制得的氯酸鉀產(chǎn)量偏低,可能的一種原因是Cl2中含有雜質(zhì),該雜質(zhì)成分
HCl
HCl
(除水蒸氣外,填化學式),如何改進
AB間增加一個盛有飽和氯化鈉溶液吸收氯化氫的洗氣裝置
AB間增加一個盛有飽和氯化鈉溶液吸收氯化氫的洗氣裝置
;
(3)實驗中可觀察到D的試管里溶液的顏色發(fā)生了如下變化,請?zhí)顚懴卤碇械目瞻祝?br />
實驗現(xiàn)象 原因
溶液最初從紫色逐漸變?yōu)?!--BA-->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使石蕊變色
 隨后溶液逐漸變?yōu)闊o色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ClO將石蕊氧化為無色物質(zhì)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ClO將石蕊氧化為無色物質(zhì)
(4)請在裝置圖方框中畫出缺少的實驗裝置,并注明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9?韶關(guān)一模)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即可得溶液的pH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即可得溶液的pH

(2)簡述強調(diào)“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鹽酸過量,這時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鹽酸過量,這時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現(xiàn)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該小組對這種意外現(xiàn)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
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趕走溶液中少量氧氣,隔絕氧氣
趕走溶液中少量氧氣,隔絕氧氣
.實驗結(jié)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guān).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也呈現(xiàn)紅色.請用離子方程式解釋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CO32-+H2OHCO3-+OH-
CO32-+H2OHCO3-+OH-

由此說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關(guān).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大于2mol/L時,就會出現(xiàn)上述意外現(xiàn)象.請設計實驗證明該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濃度過大:
做對比實驗,取上述NaOH溶液稀釋,加入酚酞溶液出現(xiàn)紅色且不褪去
做對比實驗,取上述NaOH溶液稀釋,加入酚酞溶液出現(xiàn)紅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右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
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為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1】銅與濃硫酸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熄滅酒精燈后,因為有導管存在,B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其原因是:                      。

拆除裝置前,不打開膠塞,為了使裝置中的殘留氣體完全被吸收,應當采取的操作是:                            。

【實驗2】實驗中發(fā)現(xiàn)試管內(nèi)除了產(chǎn)生白色固體外,在銅絲表面還有黑色固體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氧化銅、氧化亞銅、硫化銅、硫化亞銅。

查閱資料:

①氧化亞銅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會發(fā)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u2+和銅單質(zhì),在空氣中充分煅燒,可以轉(zhuǎn)化為氧化銅。

②硫化銅和硫化亞銅常溫下都不溶于稀鹽酸,在空氣中充分煅燒,均轉(zhuǎn)化為氧化銅和二氧化硫。

為了研究甲的成分,該小組同學在收集到足夠量的固體甲后,進行了如下實驗:

(3)、步驟②中檢驗濾渣是否洗滌干凈的實驗方法是:                                   。

(4)、固體乙在空氣中煅燒時,使用的實驗儀器除了玻璃棒、三腳架、酒精燈外,還必須有:

                                           。

(5)、確定乙是否煅燒完全的操作是:                                             。

(6)、煅燒過程中一定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高氯酸銨(NH4ClO4)是復合火箭推進劑的重要成分,實驗室可通過下列反應制。

    NaClO4(aq)+NH4Cl(aq) NH4ClO4(aq)+NaCl(aq)

(7)、用氨氣和濃鹽酸代替NH4Cl,上述反應不需要外界供熱就能進行,其原因是:        

                                             

(8)、反應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0.30和0.l5(相關(guān)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從混合溶液中獲得較多NH4ClO4晶體的實驗操作依次為(填操作名稱)蒸發(fā)濃縮,          ,過濾,           、干燥。

為了測定樣品中NH4ClO4的含量,裝置如上圖所示(加熱裝置、儀器固定裝置已略去),實驗步驟如下:

(9)、步驟3中,準確取用24.00 mL H2SO4(aq)的玻璃儀器是                。

(10)、實驗中確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實驗步驟是             (填寫步驟編號)。

(11)、必須重復實驗2~3次,其原因是                                           

(12)、如果0.320 g試樣中含NH4ClO4的準確值為0.095g,而實驗測定結(jié)果是0.092g 。該實驗

的相對誤差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上海市普陀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抽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為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1】銅與濃硫酸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熄滅酒精燈后,因為有導管存在,B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其原因是:                       。

拆除裝置前,不打開膠塞,為了使裝置中的殘留氣體完全被吸收,應當采取的操作是:                             。

【實驗2】實驗中發(fā)現(xiàn)試管內(nèi)除了產(chǎn)生白色固體外,在銅絲表面還有黑色固體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氧化銅、氧化亞銅、硫化銅、硫化亞銅。

查閱資料:

①氧化亞銅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會發(fā)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u2+和銅單質(zhì),在空氣中充分煅燒,可以轉(zhuǎn)化為氧化銅。

②硫化銅和硫化亞銅常溫下都不溶于稀鹽酸,在空氣中充分煅燒,均轉(zhuǎn)化為氧化銅和二氧化硫。

為了研究甲的成分,該小組同學在收集到足夠量的固體甲后,進行了如下實驗:

(3)、步驟②中檢驗濾渣是否洗滌干凈的實驗方法是:                                    。

(4)、固體乙在空氣中煅燒時,使用的實驗儀器除了玻璃棒、三腳架、酒精燈外,還必須有:

                                            。

(5)、確定乙是否煅燒完全的操作是:                                              。

(6)、煅燒過程中一定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高氯酸銨(NH4ClO4)是復合火箭推進劑的重要成分,實驗室可通過下列反應制取:

    NaClO4(aq)+NH4Cl(aq) NH4ClO4(aq)+NaCl(aq)

(7)、用氨氣和濃鹽酸代替NH4Cl,上述反應不需要外界供熱就能進行,其原因是:        

                                             

(8)、反應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0.30和0.l5(相關(guān)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從混合溶液中獲得較多NH4ClO4晶體的實驗操作依次為(填操作名稱)蒸發(fā)濃縮,           ,過濾,            、干燥。

為了測定樣品中NH4ClO4的含量,裝置如上圖所示(加熱裝置、儀器固定裝置已略去),實驗步驟如下:

(9)、步驟3中,準確取用24.00 mL H2SO4(aq)的玻璃儀器是                 。

(10)、實驗中確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實驗步驟是              (填寫步驟編號)。

(11)、必須重復實驗2~3次,其原因是                                            

(12)、如果0.320 g試樣中含NH4ClO4的準確值為0.095g,而實驗測定結(jié)果是0.092g 。該實驗

的相對誤差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09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考化學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是:   
(2)簡述強調(diào)“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現(xiàn)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該小組對這種意外現(xiàn)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
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實驗結(jié)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guān).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也呈現(xiàn)紅色.請用離子方程式解釋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由此說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關(guān).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大于2mol/L時,就會出現(xiàn)上述意外現(xiàn)象.請設計實驗證明該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濃度過大:   
方案三: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編號鹽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右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