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0760  170768  170774  170778  170784  170786  170790  170796  170798  170804  170810  170814  170816  170820  170826  170828  170834  170838  170840  170844  170846  170850  170852  170854  170855  170856  170858  170859  170860  170862  170864  170868  170870  170874  170876  170880  170886  170888  170894  170898  170900  170904  170910  170916  170918  170924  170928  170930  170936  170940  170946  170954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1是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丁烷裂解的實驗流程.(注:CuO能將烴氧化成CO2和H2O,G后面裝置與答題無關,鐵架臺等已省略.)按圖連好裝置后,需進行的實驗操作有:①給D、G裝置加熱;②檢查整套裝置的氣密性;③排出裝置中的空氣等…

(1)這三步操作的先后順序依次是②③①
(2)B裝置所起的作用是通過觀察氣泡,調節(jié)K,控制氣體流速
(3)假定丁烷按C4H10→C2H6+C2H4和C4H10→CH4+C3H6的方式完全裂解,當(E+F)裝置的總質量比反應前增加了0.7g,G裝置的質量減少了1.76g,則丁烷的裂解產物中,甲烷與乙烷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假定流經D、G裝置中的氣體能完全反應)
(4)若對E裝置中的混合物再按圖2流程實驗:
①分離操作Ⅰ和Ⅱ的名稱分別是:Ⅰ分液分液Ⅱ蒸餾
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SO2+Br2+2H2O=SO42-+2Br-+4H+
②已知B的碳原子數(shù)大于A的碳原子數(shù),請寫出B的結構簡式CH2BrCHBr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某烷烴的名稱為2,2,4,4-四甲基-3,3,5-三乙基己烷
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不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
C.化合物  在酸性條件下水解,所得溶液加堿加熱后有NH3生成
D.桶烯()與苯乙烯(C6H5CH=CH2)互為同分異構體,均屬于芳香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Cl2能將Fe2+氧化為Fe3+.在學習元素周期律后,某學習小組欲研究Br2和I2能否將Fe2+氧化為Fe3+,研究過程如下:
I.理論預測
甲同學認為Br2和I2都可能將Fe2+氧化為Fe3+;乙同學認為Br2和I2可能都不會將Fe2+氧化為Fe3+;丙同學認為還有一種可能.
丙同學的觀點是Br2能將Fe2+氧化為Fe3+,I2可能不行.
Ⅱ.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操作現(xiàn)象
向試管A中加入2mLFeCl2溶液,滴加少量溴水,振蕩溶液變?yōu)辄S色
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變?yōu)榧t色
向試管B中加入2mL FeCl2溶液和0.5mL苯,將膠頭滴管伸入下層溶液,加入約0.5mL稀碘水溶液變?yōu)辄S色
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沒有出現(xiàn)紅色
Ⅲ.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與解釋
(1)甲同學認為實驗一中現(xiàn)象說明溴水能將Fe2+氧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2Fe2++Br2=2Fe3++2Br-
(2)乙同學認為實驗二更嚴謹,試管B中加入苯的目的是加入苯能起到液封的作用,減少空氣對實驗的干擾.
(3)參照實驗二改進實驗一后,實驗現(xiàn)象與原來一致.綜合上述實驗中的現(xiàn)象,可判斷Cl2、Br2、I2和Fe3+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Cl2>Br2>Fe3+>I2
(4)用原子結構解釋Cl2、Br2、I2化學性質遞變的原因是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甲、乙兩同學為探究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能否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和A中加熱裝置已略,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
操作現(xiàn)象
關閉彈簧夾,滴加一定量濃硫酸,加熱A中有白霧生成,銅片表面產生氣泡
B中有氣泡冒出,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產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顯淺棕色并逐漸消失
打開彈簧夾,通入N2,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關閉
---
從B、C中分別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鹽酸均未發(fā)現(xiàn)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2H2SO4$\stackrel{△}{→}$CuSO4+SO2↑+2H2O.
(2)C中白色沉淀是Ba2SO4,該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還原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淺棕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2NO+O2=2NO2
(4)分析B中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產生的原因,甲認為是空氣參與反應,乙認為是白霧參與反應.
①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該操作是通N2一段時間,排除裝置中的空氣;乙在A、B間增加洗氣瓶D,D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HSO3溶液.
②進行實驗,B中現(xiàn)象:甲--有大量白色沉淀;乙--有少量白色沉淀檢驗白色沉淀,發(fā)現(xiàn)均不溶于稀鹽酸.結合離子方程式解釋實驗現(xiàn)象異同的原因: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
白霧的量遠多于裝置中O2的量.
(5)合并(4)中兩同學的方案進行實驗.B中無沉淀生成,而C中產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結論是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不能反應生成BaSO3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學習小組探究溴乙烷的消去反應并驗證產物.
實驗原理:CH3CH2Br+NaOH$\stackrel{醇}{→}$CH2=CH2↑+NaBr+H2O
實驗過程:組裝如圖所示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向燒瓶中注入10mL溴乙烷和15mL飽和氫氧化鈉乙醇溶液,微熱,觀察實驗現(xiàn)象.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酸性KMnO4溶液顏色褪去.
(1)甲同學認為酸性KMnO4溶液顏色褪去說明溴乙烷發(fā)生了消去反應,生成了乙烯;而乙同學卻認為甲同學的說法不嚴謹,請說明原因:乙醇易揮發(fā),揮發(fā)出來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丙同學認為只要對實驗裝置進行適當改進,即可避免對乙烯氣體檢驗的干擾,改進方法:在小試管之前增加一個盛有冷水的洗氣瓶.
改進實驗裝置后,再次進行實驗,卻又發(fā)現(xiàn)小試管中溶液顏色褪色不明顯.該小組再次查閱資料,對實驗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資料一:溴乙烷于55℃時,在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中發(fā)生取代反應的產物的百分比為99%,而消去反應產物僅為1%.
資料二:溴乙烷發(fā)生消去反應比較適宜的反應溫度為90℃~110℃,在該范圍,溫度越高,產生乙烯的速率越快.
資料三:溴乙烷的沸點:38.2℃.
(3)結合資料一、二可知,丙同學改進實驗裝置后,溶液顏色褪色不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反應溫度較低,此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2Br+NaOH$\stackrel{55℃}{→}$CH3CH2OH+NaBr.
(4)結合資料二、三,你認為還應該在實驗裝置中增加的兩種儀器是①冷凝管(或者用較長的導氣管).②量程為200℃溫度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做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實驗時,學生甲設計了一套實驗方案,并記錄了有關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
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
①用砂紙摩擦后的鎂帶與沸水反應,再向反應
應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個小球,在水面上無定向移
動,隨之消失,溶液變紅色
②鈉與滴有酚酞試液的冷水反應B、產生氣體,可在空氣中燃燒,溶液變成淺紅色
③鎂條與2mol•L-1的鹽酸反應C、反應不十分強烈,產生無色氣體
④鋁條與2mol•L-1的鹽酸反應D、劇烈反應,產生無色氣體
⑤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E、生成白色膠狀沉淀,繼而沉淀消失
請你幫助該同學整理并完成實驗報告:
(1)實驗目的驗證第三周期金屬元素的金屬性的遞變規(guī)律.
(2)實驗用品:
儀器:試管、酒精燈、砂紙、鑷子、小刀、膠頭滴管、濾紙
藥品:鎂帶、鈉、鋁條、2mol•L-1的鹽酸、NaOH溶液、蒸餾水、酚酞、AlCl3溶液
(3)實驗內容:(填寫題給信息表中的序號)
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填寫序號)
B
A
D
C
E
(4)實驗結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
(5)為了用實驗的方法驗證鎂和鋁的金屬性強弱,學生乙設計了一種不同于學生甲的方法:
學生甲:用2mol•L-1鹽酸作試劑,比較鎂和鋁與鹽酸反應的情況
學生乙:用水作試劑,比較鎂和鋁與水反應的情況
試判斷學生乙的設計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常溫下鎂和鋁幾乎不和水發(fā)生反應,而和酸反應較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為探究苯與溴的取代反應,甲用如圖裝置I進行如下實驗:

將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燒瓶中,同時加入少量鐵屑做催化劑,3-5分鐘后發(fā)現(xiàn)滴有AgNO3的錐形瓶中有淺黃色沉淀生成,即證明苯與溴發(fā)生了取代反應.
(1)裝置I中①的化學方程式為2Fe+3Br2═2FeBr3、
(2)①中長導管的作用是導氣,冷凝回流.
(3)要想得到純凈的產物,可用稀NaOH溶液,蒸餾水洗滌.洗滌分離粗產品應使用的最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檢驗產物已純凈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液,加入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溶液不渾濁說明產品已洗凈.
(4)乙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試劑完成該實驗.可選用的試劑是:苯、液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硝酸銀溶液;四氯化碳.a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能證明苯和液溴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而不是加成反應,那試管b中應加入四氯化碳,試管c中應加入AgNO3溶液.
(5)比較兩套裝置,裝置Ⅱ的兩個優(yōu)點是①控制反應進行②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化學小組模擬工業(yè)生產制取HNO3,設計如圖A-F所示裝置,其中a為一個可持續(xù)鼓入空氣的橡皮球.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裝置A中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CaCl2+2H2O.
(2)實驗結束后,關閉止水夾b、c,將裝置D,浸入冰水中,現(xiàn)象是顏色變淺
(3)裝置C中濃H2SO4的作用是干燥氣體,吸收多余的NH3
(4)請你幫助該化學小組設計實驗室制取NH3的另一方案加熱濃氨水制取NH3或向NaOH或CaO固體上滴加濃氨水制取NH3
(5)干燥管中的堿石灰用于干燥NH3,某同學思考是否可用無
水氯化鈣代替堿石灰,并設計圖G所示裝置(儀器固定裝置省略未畫)進行驗證.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燒瓶收集滿干燥的氨氣,立即塞上如圖所示的橡膠塞.
②正立燒瓶,使無水氯化鈣固體滑入燒瓶底部,搖動,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氣球膨脹,由此,該同學得出結論:不能用CaCl2代替堿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鎂鋁合金質優(yōu)體輕,又不易銹蝕,被大量用于航空工業(yè)、造船工業(yè)、日用化工等領域.下列關于鎂鋁合金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此合金的熔點比鎂和鋁的熔點都高
B.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鹽酸中
C.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氫氧化鈉溶液中
D.此合金的硬度比鎂和鋁的硬度都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2014年5月,科學家確認發(fā)現(xiàn)了117號元素,元素符號Uus,未命名.若將元素周期表的“一列”看作“一族”,則對117號元素的相關表述或性質推斷錯誤的是( 。
A.屬鹵族元素B.屬第17族元素C.屬非金屬元素D.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