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關于線粒體的起源有多種觀點,其中“內共生起源”學說(如圖1所示)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能夠支持這一假說的有力證據有很多,請結合所學知識和上述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內共生起源”學說認為真核細胞中的線粒體是由侵入細胞或被細胞吞入的某種原核細胞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而來的,請問圖乙所示的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的結構特點是
 
.研究發(fā)現(xiàn),線粒體的內、外膜的化學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據圖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2)線粒體內部含有
 
(填物質)和
 
(填結構),能夠自主地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因而在遺傳方面體現(xiàn)出一定的自主性.
(3)根據上面的理論依據,真核細胞中同樣可以用“內共生起源”學說解釋其起源的細胞器是
 

(4)隨著進化,現(xiàn)在需氧型的真核細胞中的線粒體已不能像需氧型的原核細胞一樣獨立的完成有氧呼吸,對此,同學們展開討論,提出兩個觀點:
觀點一:細胞質基質只為線粒體完成有氧呼吸提供必要的場所
觀點二:線粒體只能將丙酮酸進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產生依賴于細胞質基質
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探究哪一個觀點正確.
實驗試劑和用品:
錐形瓶、酵母菌破碎后經離心處理得到只含有細胞質基質的上清液(試劑1)、只含有酵母菌線粒體的沉淀物(試劑2)、質量分數5%的葡萄糖溶液(試劑3)、質量分數5%的丙酮酸溶液(試劑4)、蒸餾水、橡皮管夾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試劑.
實驗步驟:
①取錐形瓶等連接成如下2裝置三套,依次編號為A、B、C.
②每組裝置中按下表添加相應的試劑,并向裝置通氣一段時間,觀察三組裝置中3號瓶澄清石灰水的是否變渾濁.
錐形瓶
組別
1 2 3
A 10%的NaOH 10ml試劑1+10ml試劑2+10ml試劑3 澄清的石灰水
B 10%的NaOH 澄清的石灰水
C 10%的NaOH 10ml蒸餾水+10ml試劑2+10ml試劑4 澄清的石灰水
補充完表格中空白地方
 

實驗結果及結論:
 
,則觀點1正確;
 
,則觀點2正確.
考點: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專題:
分析:(1)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而且兩者的外膜和內膜的功能不一樣,近些年來的內共生學說比較流行.關于線粒體的內共生假說:線粒體體來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細菌,由于真核細胞的吞噬作用,體現(xiàn)了膜的流動性,這種細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演化成了線粒體.葉綠體也是雙層膜,葉綠體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細菌,這種細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演化成了葉綠體.
(2)設計實驗時一定要設計對照試驗.本實驗的目的是“線粒體只能將丙酮酸進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產生依賴于細胞質基質”,缺乏只有線粒體、葡萄糖的實驗,所以B錐形瓶中應該加入線粒體、葡萄糖,變量只能是單一變量,所以還要加入10ml的蒸餾水.
解答: 解:(1)細胞的吞噬作用體現(xiàn)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內共生學說”中線粒體的內膜來源于細菌,線粒體外膜來源于真核,所以線粒體的內、外膜的化學成分和功能是不同的.
(2)線粒體的來源于細菌,細菌有DNA和核糖體.
(3)葉綠體也具有兩層膜,結構上和線粒體相類似,所以葉綠體的演化過程可以是葉綠體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細菌,這種細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演化成了葉綠體.
(4)①本實驗的目的是“線粒體只能將丙酮酸進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產生依賴于細胞質基質”,缺乏只有線粒體、葡萄糖的實驗,所以B錐形瓶中應該加入線粒體、葡萄糖,變量只能是單一變量,所以還要加入10ml的蒸餾水.
②A和C相比較變量是否含有細胞質基質,如果A產生二氧化碳,C不產生說明細胞質基質只為線粒體完成有氧呼吸提供必要的場所;B和C相比較,說明線粒體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A和C組比較,但是有細胞質基質就可以將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綜合比較說明線粒體只能將丙酮酸進一步的氧化分解,而丙酮酸的產生依賴于細胞質基質.
故答案為:(1)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內外膜的來源不相同  
(2)DNA     核糖體  
(3)葉綠體
(4)10ml蒸餾水+10ml試劑2+10ml試劑3
只有A組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AC組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組不變渾濁
點評:本題是信息給予題,這類題目題干是向學生提供解題信息,多以文字敘述為主,有的再輔以圖示和數據等信息,題干的特點往往具有隱蔽性、啟發(fā)性和遷移性.問題部分是圍繞題干給出的信息主題展開的,能否解答問題,關鍵取決于是否能夠從題干中獲取多少信息以及獲得的信息能否快速地遷移到要解答的問題中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雙鏈DNA分子一條鏈上的
(A+T)
(G+C)
的堿基比率為0.3,那么在整個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為(  )
A、1:1:1:1
B、1:1:1.5:1.5
C、1.5:1.5:5:5
D、5:5:1.5: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S”型曲線k值的改變與事實相符合的敘述是(  )
A、x軸為外界蔗糖液濃度,y軸為葉肉細胞滲透失水量,在c點時,去除細胞壁,k值將不改變
B、x軸為光照強度,y軸為綠色植物實際光合作用量,在b點提高CO2的濃度,k值將不改變
C、x軸為氧氣分壓,y軸為水稻根細胞對硅的吸收速率,在c點時松土,k值將改變
D、x軸為時間,y軸為某種群個體數,在b點改變環(huán)境條件或種群遺傳因素,k值將不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改造生物的性狀,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圖是利用奶牛乳汁生產人類血清白蛋白的圖解,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囊胚時期的
 
將發(fā)育成幼體的各種組織.
(2)圖中①一般經
 
處理可以得到③,在①→③的培養(yǎng)過程中,需向培養(yǎng)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其目的是
 

(3)在基因工程中,②表示
 
;如果②的數量太少,常用
 
技術來擴增.②可用“DNA探針”進行篩選或檢測,這里的“DNA探針”是指
 

(4)圖中應用到的胚胎工程領域的生物技術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細胞工程是按照人們的意愿通過某種工程手段改變細胞內遺傳物質或獲得細胞產品的綜合科學技術.

(1)該項技術表明,當植物細胞處于離體狀態(tài)時,在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和其他外界條件的作用下,可能表現(xiàn)出
 
,發(fā)育成完整植株.
 
 
是促進根和芽分化不能缺少的調節(jié)物質.
(2)圖中B過程稱為
 
,通過B過程產生的愈傷組織細胞與根韌皮部細胞形態(tài)結構
 
(相同/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3)科學家從紅豆杉的體細胞中分離出具有獨特抗腫瘤的物質--紫杉醇.由于全世界每年紫杉醇的需求量是4000kg,但全世界紫杉醇的產量是250kg,供求嚴重失衡,導致一些地區(qū)紅豆杉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①現(xiàn)在可以采用
 
技術解決這一問題.此技術依據的原理是
 

②在得到紅豆杉的
 
后,經過消毒就可以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從該生產的目的看,得到
 
就可以提取紫杉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甲是將一植株放在密閉玻璃罩內,置于室外一晝夜,獲得的實驗結果.圖甲中C點的生理含義是
 
;經過這一晝夜之后,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含量會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2)若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圖乙中Ⅰ片段,寬葉(D)對窄葉(d)為顯性,則該基因在雌株和雄株的體細胞中是否均成對存在?
 
(填“是”或“否”).現(xiàn)有寬葉、窄葉雌性植株若干和寬葉雄性植株(基因型為XDYD、XDYd或XdYD)若干,請選擇親本,通過一代雜交,培育出可依據葉形區(qū)分雌雄的大批幼苗.請用遺傳圖解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3.(10分)克氏綜合征是一種性染色體數目異常的疾。F(xiàn)有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克氏綜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該男孩的染色體組成為44+XXY.請回答:
(1)畫出該家庭的系譜圖并注明每個成員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和b表示).(3分)
(2)導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綜合征的原因是
 

(3)假設上述夫婦的染色體不分離只是發(fā)生在體細胞中,請推測:
①他們的孩子中是否會出現(xiàn)克氏綜合征患者?
 

②他們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
 

(4)“基因組信息對于人類疾病的診治有重要意義,人類基因組計劃至少應測
 
條染色體的堿基序列.”為什么?(建議從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考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當夏季晴天無云、太陽光照射強烈時,棉花的光合作用強度可形成如圖所示曲線.C點與B點比較,葉肉細胞內的C3、C5、ATP和[H]的含量發(fā)生的變化依次是( 。
A、升、升、升、升
B、降、降、降、降
C、升、升、降、降
D、降、升、升、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生物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構成膜的脂質中有磷脂、固醇和脂肪
B、光合作用產生的ATP都在膜上進行
C、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都參與分泌蛋白的合成以及加工
D、細胞膜的功能越復雜,磷脂雙分子層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