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6.下列ADP含量增加的是(  )
A.K+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B.性激素進入細胞
C.葡萄糖進入紅細胞D.甘油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分析 ATP是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釋放能量,供生命需要.因消耗ATP時,會使ADP含量增加,故根據題意找出相應的耗能的生理活動即可.

名 稱運輸方向載體能量實  例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協助擴散高濃度→低濃度需要不需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主動運輸低濃度→高濃度需要需要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解答 解:A、K+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屬于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A正確;
B、性激素進入細胞屬于自由擴散,不消耗能量,B錯誤;
C、葡萄糖進入紅細胞屬于協助擴散,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C錯誤;
D、甘油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屬于自由擴散,不消耗能量,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跨膜運輸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三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并且明確只有主動運輸的方式需要線粒體產生能量ATP,難度不大,屬于考綱中識記、理解層次的要求.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健康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如圖為血糖平衡的體液調節(jié)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正常人飯后,血液中血糖升高,促進胰腺中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增多,該激素通過促進②③⑤(填序號)所示過程可使血糖恢復正常水平,該激素的分泌還受到下丘腦血糖調節(jié)中樞的影響.
(2)馬拉松運動員在長跑過程中,消耗大量葡萄糖,這時血糖含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填“明顯上升”“保持相對穩(wěn)定”或“明顯下降”),這是胰高血糖素(填激素)含量上升的結果.
(3)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往往分泌不足,此時組織細胞內可利用的葡萄糖的量減少(填“增多”“減少”或“不變”).若某人血液中胰島素含量正常,但仍患有糖尿病,可能的原因是胰島素的靶細胞表面上缺少與胰島素特異性結合的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生物實驗原理、方法或結果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要始終保持細胞的生活狀態(tài)
B.用標志重捕法查動物種群密度時若部分標志物脫落,調查結果比實際值偏大
C.番茄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還原糖的鑒定材料
D.若用小麥根毛細胞做質壁分離實驗,由于細胞無色透明,可擴大顯微鏡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判斷關于“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實驗中應分別加入甲基綠和吡羅紅
B.該實驗用口腔上皮細胞而不用葉肉細胞,是因為葉肉細胞不含RNA
C.觀察時應選擇染色均勻、細胞質色澤較深的區(qū)域
D.沖洗載玻片時,要用蒸餾水緩水流沖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為甘蔗葉肉細胞內的系列反應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過程①消耗CO2釋放O2,過程③消耗O2釋放CO2
B.過程②只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過程③只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
C.過程①產生[H],過程②消耗[H],過程③既產生[H]也消耗[H]
D.自然狀態(tài)下,若某時刻葉肉細胞內過程②的速率大于過程③的速率,一天24小時后甘蔗葉肉細胞的干重必然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表示細胞中4種有機物的組成.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E是多糖
(2)F為動植物所共有的儲能物質,是指脂肪;人和動物的儲能物質除了F,還有糖原.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了F,還有淀粉.除F之外,脂質還包括固醇和磷脂.
(3)C的結構通式是
(4)D是脫氧核苷酸.
(5)四大有機物都含有的化學元素是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豌豆是一種理想的遺傳實驗材料.下列關于豌豆特點的描述,錯誤的是( 。
A.豌豆是嚴格的閉花授粉植物
B.豌豆的相對性狀少,易于觀察和統(tǒng)計
C.豌豆生長周期短,易于栽培
D.不同品系的豌豆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酵母菌利用葡萄糖進行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的兩種細胞呼吸方式中,相同的條件、場所和產物是 ①都在線粒體中進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 ④都產生ATP ⑤都經歷糖酵解過程( 。
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是保護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措施.圖1是某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

(1)圖中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是從農作物固定太陽能開始,食用菌和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屬于分解者.
(2)農民通過建造沼氣池,栽培食用菌,使保護環(huán)境和發(fā)展經濟相互協調,體現了生態(tài)工程的整體性原理.
(3)生產上,可利用酵母菌通過分解農作物的秸稈獲得酒精.某校的生物探究小組對“固定化酵母細胞與活化的鮮酵母細胞比較,最適pH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究.實驗設計的部分思路如下.
[實驗用具]:燒杯、圖2裝置若干套、活化的鮮酵母菌液、同種酵母菌制成的凝膠珠、適宜濃度的秸稈研磨液、配制好的pH分別為4、5、6、7、8的緩沖液.
[實驗步驟]:
Ⅰ.取圖2裝置5套,加入等量的秸稈研磨液,編號A、B、C、D、E;
Ⅱ.調節(jié)各錐形瓶中秸稈研磨液pH分別為4、5、6、7、8;
Ⅲ.各錐形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凝膠珠;
Ⅳ.放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各瓶紅色液滴移動距離.
①實驗步驟IV中所說的相同的“適宜條件”,最重要的是溫度.
②僅根據上述實驗步驟I-IV并不能得出“pH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這一結論,原因是原實驗步驟沒有設計對照實驗(活化的鮮酵母菌液的分解實驗),無法從數據的比較上得出結論.
③如果實驗設計無誤,實驗的結論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固定化酵母細胞的最適pH改變了,另一種固定化酵母細胞的最適pH沒有改變.
④設計一個改正實驗步驟后的實驗結果記錄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