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1.普通番茄細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細胞產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該酶能破壞細胞壁,使番茄軟化,不耐貯藏.科學家將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導入番茄細胞,培育出了抗軟化、保鮮時間長的轉基因番茄.如圖為操作流程圖,據圖回答問題.

(1)實驗中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2)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必需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3)圖中步驟①→②使用的生物技術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這種技術可保留番茄植株抗軟化、保鮮時間長的優(yōu)良性狀,其原因是該過程屬于無性繁殖,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4)根據圖中,轉基因番茄細胞中的信息傳遞過程,分析轉基因番茄抗軟化的原因.mRNA1和mRNA2結合,阻礙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譯過程,最終使得番茄獲得抗軟化的性狀
(5)若將得到的二倍體轉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抗軟化與不抗軟化的植株數量比為3:1,則可推測目的基因整合到了A.
A.一對同源染色體的一條上         B.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條上
C.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上             D.一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體上.

分析 分析題圖:①、②是將受體細胞培養(yǎng)形成轉基因植株,需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其中①是脫分化過程、②是再分化過程,這兩個過程都需要植物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調節(jié).由左下圖可知:mRNA1和mRNA2的結合直接阻礙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時的翻譯過程,最終使番茄獲得抗軟化的性狀.

解答 解:(1)將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導入番茄細胞,培育出了抗軟化、保鮮時間長的轉基因番茄,實驗中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2)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需要用到同一種的限制性內切酶處理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運載體,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連接酶將目的基因和載體連接構成重組質粒.
(3)圖中步驟①→②將離體的組織、細胞培育成完整的個體,使用的生物技術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由于該過程屬于無性繁殖,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該技術可保留番茄植株抗軟化、保鮮時間長的優(yōu)良性狀.
(4)mRNA1和mRNA2結合,阻礙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譯過程,最終使得轉基因番茄獲得抗軟化的性狀.
(5)二倍體轉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比例為抗軟化植株:不抗軟化的植株=3:1,遵循基因分離定律現象,說明目的基因整合到了一對同源染色體的一條上.故選:A.
故答案為:
(1)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2)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3)植物組織培養(yǎng)      該過程屬于無性繁殖,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4)mRNA1和mRNA2結合,阻礙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翻譯過程,最終使得番茄獲得抗軟化的性狀
(5)A

點評 本題以圖展示了轉基因番茄的培育過程,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應用等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魯賓一卡門實驗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來自水還是二氧化碳.其實驗思路是:設法將H2O和CO2的氧區(qū)分開來研究.下列實驗中與這個實驗目的和思路最相似的是(  )
A.恩格爾曼水綿實驗證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場所
B.3H標記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C.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
D.卡爾文用14CO2探明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下圖1為某同學畫的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處于分裂間期時的模式圖;圖2圖3表示某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兩個不同時期細胞分裂圖象.

(1)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BVE(多選)
A.圖1出現了兩處明顯的錯誤,體現在結構2和4上
B.圖1在細胞分裂末期,7的活動會增強,合成結構8
C.圖 1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細胞結構有9、6、4、3
D.圖2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稱為次級精母細胞,細胞中含6條染色單體
E.形成圖2圖3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細胞一極的基因可能是A、a、b、b
科研人員挑選若干組數量相等,體重、生活力相同的性成熟的青蝦進行實驗,在實驗組腹肌注射0.lml質量分數不同的秋水仙素,對照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24h后,取出6種器官組織,分別制成裝片,通過觀察和統(tǒng)計,結果如下.
結果1:不同器官組織中處于分裂期細胞的比例(%)如圖4

結果2:不同質量分數的秋水仙素處理后,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細胞的比例和染色體形態(tài),如下表
秋水仙素質量分數01×10-32×10-33×10-34×10-35×10-36×10-3
有絲分裂中期細胞(%)1.01.21.53.111.211.512.3
染色體形態(tài)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不正常
(2)上述6種器官組織中,觀察細胞分裂的最佳材料是卵巢.
(3)注射秋水仙素的最佳質量分數是4╳10-3,依據是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細胞數量多且染色體形態(tài)正常.在制備青蝦染色體標本過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固定細胞..
近期含鉻膠囊備受社會關注.科學家曾根據蠶豆根尖生長點(經鉻處理后),研究水中鉻的毒性,得到圖5的結果.請回答:
說明:細胞分裂指數是指視野內分裂期細胞數占細胞總數的比例.
(4)制作蠶豆根尖裝片的過程中,解離用的試劑是20%鹽酸.
(5)當鉻離子濃度為零時,細胞分裂指數約為千分之二十五這是因為分裂間期在細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
大.隨著鉻離子濃度增加,視野中能觀察到的分裂期細胞數量將減少(填“增加”或“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為“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的用具,其中黑白小球分別代表的是( 。
A.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B.雌配子和雄配子
C.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D.含不同基因的精子或卵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黑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水生植物.將黑藻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內,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余的實驗條件處于理想狀態(tài)),實驗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結果如表所示.
溫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3.10
黑暗中釋放CO2(mg/h)0.500.751.251.752.253.003.50
(1)根據表中數據,在圖1坐標中繪出不同溫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直方圖.
(2)根據表3可知:黑藻的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一定溫度范圍內,酶的活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3)若在晝夜不停的光照下,黑藻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25℃;若每天光照10小時,其余時間置于黑暗環(huán)境中,溫度保持在30℃的條件下,黑藻不能(能/不能)生長.
圖2表示黑藻葉肉細胞的部分代謝過程,數字代表物質,字母代表細胞器.

(4)圖2中,a結構表示液泡,物質③表示丙酮酸,物質②在b結構中的類囊體膜(類囊體)處參與反應,物質④在c結構中的線粒體內膜處參與反應.
(5)根據表中數據,b結構產生的④最多時的溫度是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PI(碘化丙啶)具熒光,可與DNA及RNA結合,常用來顯示細胞中DNA或RNA含量.為了解腺樣囊性癌細胞的分裂周期與抑制藥物作用時期,某研究所的實驗過程如下:
取腺樣囊性癌細胞平均分成兩組,分別在普通培養(yǎng)基和含紫杉醇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24小時,各得細胞數16×103個、12×103個;然后用相關藥品水解掉RNA,再將這些細胞置于PI溶劑中一段時間;最后通過檢測儀測定這些細胞不同時期的DNA含量,結果如下圖1、圖2所示:

(1)除去RNA的酶是RNA水解酶酶.
(2)兩圖中A、C所表示的時期依次是D.
A.G1期;M期 B.S期;M期    C.G1期;S期與M期     D.G1期;G2與M期
(3)顯微觀察腺樣囊性癌細胞臨時裝片,不可能出現的分裂相是AC(多選)

(4)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中,若一個腺樣囊性癌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則S期約為5小時.
(5)在紫衫醇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C期細胞量顯著增加,則紫衫醇的作用可能有DE(多選).
A.抑制DNA復制   B.延長G1期    C.分解細胞核    D.影響微管蛋白合成   E.干擾G2期向M期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埃博拉病毒屬于絲狀包膜病毒,其基本結構如圖所示,病毒傳染性強,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感染及死亡人數都達到歷史最高.下列有關埃博拉病毒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A結構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的
②C結構的成分是磷脂雙分子層
③B結構在噬菌體上不存在
④在疾病傳播時埃博拉病毒屬于傳染源
⑤在實驗室中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病毒用于科學研究.
A.0項B.1項C.2項D.3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研究背景】在畜禽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生素可減少畜禽機體對抗有害微生物的消耗,降低畜禽機體感染疾病概率,故而被養(yǎng)殖場廣泛使用.但是飼料中添加使用抗生素不當會直接危害人體和畜禽的健康.我國科學家耗費多年心血研發(fā)的專利“無抗生素微生物發(fā)酵飼料技術”,實現了生雞的全程無抗生素飼養(yǎng).這項技術被譽為“飼料工業(yè)的一場革命”,用這種發(fā)酵飼料喂養(yǎng)的雞被稱為“無抗雞”.
【實驗原理】據研究表明,飼料中使用某種特定的芽孢桿菌能促使酵母菌和乳酸菌大量繁殖,占數量優(yōu)勢,同時有效殺死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等有害菌.隨著酵母菌、乳酸菌生長代謝,飼料中一些大分子物質不斷被降解,一些小肽、游離氨基酸和維生素數量在不斷增加,因而飼料營養(yǎng)價值得到提升.
【實驗設計】
實驗組別(X)添加的成分實驗變量(Y)
Y0Y1  Y2  Y3
對照組(X1)飼料無菌水生產用菌粉
實驗組(X2)飼料外源芽孢桿菌生產用菌粉
【實驗結果】

(1)在包裝好的飼料包中,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制成的生產用菌粉中首先增殖的微生物、pH的變化趨勢是B.
A.酵母菌 上升   B.酵母菌  下降       C.乳酸菌 上升   D.乳酸菌  下降
(2)在本實驗中,若Y0為實驗前各菌種的數量,那么Y1、Y2、Y3表示不同時間測量的各菌種的數量.
(3)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本實驗證明了在飼料中添加外源芽孢桿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但對乳酸菌卻無影響.
【實驗擴展】
(4)若想進一步了解飼喂該發(fā)酵飼料與原添加抗生素的飼料對雞的生長速度的影響,需進一步設計實驗驗證.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合適的項目并按實驗的先后排序(可重復)①③⑤⑦③或①③⑥⑦③.
①生長狀況相似的小雞若干,分組     ②生長狀況相似的母雞若干,分組
③測量各組雞的平均體重             ④分別飼喂普通飼料和發(fā)酵飼料
⑤分別飼喂抗生素飼料和發(fā)酵飼料     ⑥分別飼喂普通飼料、抗生素飼料和發(fā)酵飼料
⑦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喂養(yǎng)一段時間
(5)青霉素能殺滅細菌的原理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從而使細菌的繁殖受影響.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原因是抗生素對細菌的抗藥性進行了定向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為獲得純合高蔓抗病黃瓜植株,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圖中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A.若F1為高蔓抗病,則高蔓和抗病性狀為顯性性狀
B.過程①的自交代數越多,純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C.過程②可以取F1植株的花藥作培養(yǎng)材料
D.過程③中有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