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有力地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該實驗包括4個步驟:①噬菌體侵染細菌 ②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③放射性檢測  ④離心分離
(1)該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C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該實驗分別用32P和35S標記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在圖甲中標記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①④.
(3)若測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圖乙中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則獲得該實驗中的噬菌體的培養(yǎng)方法是D

A.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
B.用含32P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
C.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
D.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
(4)圖丙中錐形瓶內的營養(yǎng)成分是用來培養(yǎng)細菌.若用15N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則適宜時間離心后,試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中沉淀物和上清液.

分析 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3、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甲中:①為磷酸;②為脫氧核糖;③為含氮堿基(胞嘧啶或鳥嘌呤);④為R基;⑤為肽鍵(-CO-NH-).
圖丙表示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即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解答 解:(1)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先用分別含有35S和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噬菌體分別與含有35S和32P的細菌混合培養(yǎng),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所以該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②①④③.
(2)脫氧核苷酸由磷酸、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組成,P元素存在于磷酸部位;根據氨基酸結構通式,可知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標記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團,即①④.
(3)圖乙中沉淀物的放射性物質很高,說明標記的是DNA.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在培養(yǎng)基上獨立生存,因此要標記噬菌體應該先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故選:D.
(4)圖丙中錐形瓶內的營養(yǎng)成分是用來培養(yǎng)細菌.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且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中都含有N元素,因此用15N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則適宜時間離心后,試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故答案為:
(1)C 
(2)①④
(3)D
(4)細菌   沉淀物和上清液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結構;識記噬菌體的繁殖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具體過程及實驗結論,能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是蛋白質合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轉錄的模板是[④]DNA中的一條鏈,該鏈的相應段堿基順序是TACCGAAGAAAG.
(2)翻譯進行的場所是[②]核糖體,運載氨基酸的工具是[①]tRNA.
(3)遺傳物質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為神經-肌肉連接示意圖,黑點(●)表示神經元胞體,①~⑦表示神經纖維.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中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B.⑥為傳出神經纖維
C.若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地收縮,則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出現(xiàn)的順序為④⑤⑥
D.大腦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號(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出現(xiàn)的順序依次為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生物體內某些有機物及其元素組成如下圖所示,已知A、B、C是由a、b、c小分子組成的生物大分子,A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B是細胞內的儲能物質,C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X、Y分別是N、P元素.
(2)兩個a的結合方式叫脫水縮合,連接兩個a的化學鍵的結構簡式是-CO-NH-.
(3)如果B是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則B的名稱是糖原.
(4)一分子c是由磷酸、含氮堿基、五碳糖三分子物質構成,其結構簡圖是
(5)在化學組成上E與D的不同是五碳糖不同、堿基不完全相同.
(6)a是指氨基酸;由m個a構成鏈狀A物質時,其相對分子質量里最多可減少18(m-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玉米的光合效率較水稻的高,這與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有很大的關系.如何將玉米的這一種酶轉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生物學家的研究課題之一.但實踐證明,常規(guī)雜交育種手段很難如愿以償.近,有人利用土壤農桿菌介導法,將完整的玉米PEPC 基因導入到了水稻的基因組中,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糧食作物產量開辟了新途徑.
(1)玉米和水稻很難利用常規(guī)手段雜交是因為玉米和水稻存在生殖隔離.
(2)獲得PEPC基因后,將其導入土壤農桿菌的質粒中,獲得重組質粒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 連接酶,請在下框中補充某DNA片段,并畫出其被切割后形成黏性末端的過程.
(3)導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農桿菌,實際上只有少數含有標記基因的重組質粒,可根據質粒中含有的篩選出成功導入了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
(4)用含有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感染水稻細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過一定途徑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組中,但不一定會表達,原因可能是C.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遺傳密碼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組中相鄰基因的影響
D.整合到水稻基因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種酶破壞了
(5)PEPC基因在水稻細胞中成功表達的標志是在水稻細胞中合成PEPC.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達的水稻細胞后,科研人員常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方法獲得轉基因水稻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最能對“自然發(fā)生說”不成立提供有力證據的實驗是( 。
A.雷迪的實驗B.尼達姆的實驗
C.斯巴蘭扎尼的實驗D.巴斯德的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為核苷酸的模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只在②方面
B.如果②為脫氧核糖,則③有A、G、C、U 4種堿基
C.人體內的③有5種,②有2種
D.DNA分子中每個②均與一個①相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表示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點種群中存在很多變異類型,這是選擇的原始材料
B.A→B的變化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C.B→C是逐代積累加強的結果
D.農藥對害蟲的抗藥性變異的定向選擇,使害蟲產生了抗藥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遂寧射洪中學高一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DNA分子有2000個堿基對,已知它的一條鏈上堿基A∶G∶T∶C=1∶2∶3∶4,復制2次,則需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量是

A. 400個 B.800個 C. 1200個 D.2400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