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實驗目的“探究質粒所含的抗菌素基因類別”,結合所給的實驗材料和實驗的第一步可知,實驗的自變量為注射器注射的物質(蒸餾水、青霉素、四環(huán)素液),實驗的因變量為是否含有某種抗生素抗性基因,該變量通過觀察培養(yǎng)基中細菌的存活情況進行確定,并且和第一個培養(yǎng)基進行對照.
解答 解:本實驗的目的是質粒所含的抗菌素基因類別,方法步驟:實驗的第一步中已經在三個培養(yǎng)基中分別注入1mL蒸餾水、青霉素、四環(huán)素液,因此實驗的第二步需要進行接種,在接種時為了避免感染需要將接種環(huán)在酒精燈上灼燒,并在酒精燈火焰旁取菌種,對三個培養(yǎng)皿分別接種;接種后需要將培養(yǎng)皿放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即三個培養(yǎng)皿放入37℃恒溫箱培養(yǎng)24h,然后通過觀察培養(yǎng)皿中的菌落生長情況得出相應結論.
預期結果:
由于1號培養(yǎng)皿加入的是蒸餾水,屬于空白對照實驗,因此1號培養(yǎng)皿中細菌生長是正常的;如果細菌中同時含有兩種抗生素抗性基因,則2、3號培養(yǎng)皿細菌都能存活;如果細菌中不含有兩種抗生素抗性基因,則2、3號培養(yǎng)皿中細菌都不存活;如果只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則2號存活,3號死亡;如果只含有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則2號死亡,3號存活.
故答案為:
第一步:1mL青霉素液;課題:探究某細菌質粒所含抗菌素基因類別.
(2)2、3號培養(yǎng)皿中,僅2號培養(yǎng)皿中細菌能存活,說明細菌有青霉素抗性基因,而沒有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
(3)2、3號培養(yǎng)皿中,僅3號培養(yǎng)皿中細菌能存活,說明細菌有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而沒有青霉素抗性基因.
點評 本題考察試驗設計,根據(jù)試驗目的、原理、所提供材料用具完成相關實驗步驟.第二、三步應為接種和進行相同處理,對于探究性實驗應該有不同結果的預測.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北京師大附實驗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細胞工程中,選擇合適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關鍵。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選擇高度分化的動物體細胞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獲得大量的細胞
B.選擇去核的卵細胞作為核受體進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動物的成功率
C.選擇植物的愈傷組織進行誘變處理可獲得有用的突變體
D.選擇一定大小的植物莖尖進行組織培養(yǎng)可獲得脫毒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溴麝香草酚藍溶液 | B. | 斐林試劑 | ||
C. | 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 | D. | 澄清的石灰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種子收獲后在曬干過程中散失的水 | |
B. | 干種子烘烤過程中散失的水分 | |
C. | 大白菜在腌制過程中失去的水分 | |
D. | 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雜交 組合 | 親本的表現(xiàn)型 | 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目 | |||
紅色 闊葉 | 紅色 窄葉 | 白色 闊葉 | 白色 窄葉 | ||
① | 白色闊葉×紅色窄葉 | 403 | 0 | 397 | 0 |
② | 紅色窄葉×紅色窄葉 | 0 | 430 | 0 | 140 |
③ | 白色闊葉×紅色窄葉 | 413 | 0 | 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某種藥用蛋白基因導入動物乳腺細胞中即可獲得乳腺生物反應器 | |
B. | 植物的受體細胞只能是受精卵細胞 | |
C. | 基因槍法是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中最為有效的方法 | |
D. | 目前我國的轉基因抗蟲棉是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分子數(shù)目加倍時,染色體數(shù)目也加倍 | |
B. | 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時,DNA分子數(shù)目也減半 | |
C. | 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時,DNA分子數(shù)目也加倍 | |
D. | 染色體復制時,DNA分子不一定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