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圖一可知,1是線粒體外膜,2是線粒體內(nèi)膜,3是線粒體基質(zhì),6是葉綠體外膜,7是葉綠體內(nèi)膜,8是葉綠體基粒,9 是葉綠體基質(zhì);
2、分析圖二可知,甲點: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乙點:植物進行的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c;丁點:光合作用達到飽和點,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氣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葉綠體,即進入葉綠體的二氧化碳總量是h、c、b;甲乙之間:植物進行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c;乙丁之間:植物進行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氣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葉綠體,即進入葉綠體的二氧化碳總量是h、c、b.
解答 解:(1)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可進入線粒體參與細胞呼吸,所以A是丙酮酸,進入條件是有氧氣存在.
(2)在圖二中的乙~丁階段時,隨光照強度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增強,此階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強度;丁點以后,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強,此時,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強度,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濃度或溫度.
(3)圖二中的甲狀態(tài)時,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葉肉細胞從外界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即圖中f、g、h、a.
(4)光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ATP用于暗反應(yīng),所以葉綠體中ATP移動的方向中從類囊體薄膜到葉綠體基質(zhì).
(5)如果在圖二的丙點突然降低CO2濃度,則二氧化碳固定降低,而C3化合物的還原不變,導致葉綠體內(nèi)C3化合物的相對含量降低,最終導致有機物(葡萄糖)含量降低.
(6)由圖二分析可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量為4,植物的凈光合作用合成量為8.由公式:植物的真正的光合作用強度=呼吸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在丁點的光照強度時,植物實際光合量是=8+4=12.
故答案為:
(1)丙酮酸 有氧存在
(2)CO2和溫度
(3)f、g、h、a
(4)由類囊體薄膜向葉綠體基質(zhì)
(5)減少 減少
(6)12
點評 本題著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過程中的物質(zhì)變化和能量變化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識記并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一定知識網(wǎng)絡(luò)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 |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生態(tài)瓶編號 | 光照 | 含微生物的泥沙 | 浮游藻類 | 水草 | 浮游動物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A. | A瓶中的所有生物組成了食物網(wǎng),而B瓶中所有生物組成一條食物鏈 | |
B. | A瓶中有光照,生產(chǎn)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是能量流動的源頭 | |
C. | B瓶浮游動物種群密度降低只是因為缺乏食物 | |
D. | 當A瓶中能量的輸入≥能量的散失時,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死亡率降低 | B. | 出生率高 | C. | 牛群基數(shù)大 | D. | 雌牛比例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哈爾濱師大附高二上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體內(nèi)多種激素之間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學所作的歸納,其中有誤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洛陽一中高一宏志班上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實驗裝置(單糖可通過半透膜),先在漏斗中加入蔗糖溶液與蒸餾水液面齊平.一段時間后,待漏斗內(nèi)液面靜止,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標中,Y軸表示“漏斗內(nèi)外液面高度差”,下列曲線中能正確反映整體實驗過程中,漏斗內(nèi)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變化情況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