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艾滋病患者易患多種傳染病或惡性腫瘤,是因免疫系統(tǒng)防衛(wèi)功能或監(jiān)控、清除功能低下 | |
B. | 乙肝疫苗間隔接種三次,其目的是使機體積累更多數量的抗原 | |
C. | 吞噬細胞能非特異性識別抗原,在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效應B淋巴細胞能特異性識別抗原 | |
D. | 抗體與白喉桿菌毒素反應,鼻黏液中的溶菌酶抑制白喉桿菌繁殖,都屬于特異性免疫 |
分析 免疫類型:分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的,對各種病原體有防疫作用)和特異性免疫(后天性的,對某種病原體有抵抗力).非特異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特異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比普通的B細胞更快地作出反應,即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再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此為二次免疫反應.
解答 解:A、HIV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T細胞,導致患者免疫功能缺陷,使得免疫系統(tǒng)防衛(wèi)功能或監(jiān)控、清除功能低下,易患多種傳染病或惡性腫瘤,A正確;
B、乙肝疫苗間隔接種三次,其目的是使機體積累更多數量的抗體和記憶細胞,B錯誤;
C、吞噬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具有非特異性,在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效應B淋巴細胞不能識別抗原,C錯誤;
D、抗體與白喉桿菌毒素反應屬于特異性免疫,鼻黏液中的溶菌酶抑制白喉桿菌繁殖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人體免疫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肺炎雙球菌活體轉化實驗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 |
B. |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沒有對DNA和蛋白質分開進行研究 | |
C. | 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能證明RNA是遺傳物質 | |
D. | 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球菌的DNA和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小鼠,小鼠中只能分離出S型活細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病原體不感染新生兒 | |
B. | 新生兒的皮膚黏膜有極強的殺菌力 | |
C. | 在胎兒期從母親血液中就獲得了抗體 | |
D. | 新生兒免疫系統(tǒng)非常健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杭州五校高三10月月考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能形成囊泡的細胞結構只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B.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其中生成的產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葉綠體是所有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含有DNA、蛋白質和磷脂等成分
D.吞噬細胞與肌肉細胞相比,溶酶體的含量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北孝感高級中學高三10月調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在生物化學反應中,當底物與酶的活性位點形成互補結構時(如甲圖A所示),可催化底物發(fā)生變化。酶抑制劑是與酶結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位點,從而降低酶對底物的催化效應;非競爭性抑制劑和酶活性位點以外的其他位點結合,能改變酶的構型,使酶不能與底物結合,從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圖乙表示無抑制劑和不同抑制劑作用的效果曲線。
(1)少數酶是RNA,可用 檢測.
(2)圖乙中曲線a、b酶促反應速率不再增加是因為 。
(3)圖乙中曲線a表示 抑制劑存在時的作用效果,圖乙中曲線b表示 抑制劑存在時的作用效果。
(4)已知青霉素的化學結構與細菌合成細胞壁的底物相似, 能抑制細菌合成細胞壁相關酶的活性,故青霉素屬于 抑制劑。
(5)癌癥化療時應用的烷化劑(如二氯二乙胺)能夠阻止參與DNA復制的酶與DNA相互作用。故烷化劑屬于
抑制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