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發(fā)的小麥種子中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熱)和β-淀粉酶(不耐熱,70℃條件下15min后就失活).
實驗材料:萌發(fā)3天的小麥種子
主要器材:麥芽糖標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試劑、蒸餾水、恒溫水浴鍋等
實驗目的:測定40℃條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實驗步驟:
步驟一:制備不同濃度麥芽糖溶液與斐林試劑生成的標準顏色.取7支潔凈試管編號,按表中所示加入試劑,再將試管置于60℃水浴中加熱3min,取出后按編號排好.
試劑試管
1234567
麥芽糖標準溶液(mL)00.20.61.01.41.62.0
蒸餾水(mL)X1.8Y1.0Z0.40
斐林試劑(mL)2.02.02.02.02.02.02.0
表中Y代表的數(shù)值是
 

步驟二:制取α-淀粉酶溶液
①用
 
制備淀粉酶溶液.
②將裝有淀粉酶溶液的試管置于
 
,取出后迅速冷卻以獲得α-淀粉酶溶液.
步驟三:取A、B、C、D四只試管并分別作以下處理.
試管A1A2A3B1B2B3CD
5%淀粉溶液(mL)222
α-淀粉酶溶液(mL)2222
蒸餾水(mL)2
40℃水浴鍋中保溫(min)1010101010101010
步驟四:將A1和B1試管中溶液加入到E1試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試管,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試管,C、D試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試管中,立即將E1、E2、E3、F試管在40℃水浴鍋中保溫一段時間.然后分別加入
 
,并經(jīng)過
 
后,觀察顏色變化.
結果分析:將E1、E2、E3試管中的顏色與
 
進行比較,獲得該試管中麥芽糖濃度,并計算出a-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討論:
(1)實驗中F試管所起的具體作用是排除
 
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從而對結果進行校對.
(2)若要測定β-淀粉酶的活性,則需要對步驟
 
進行改變,具體的操作是將
 
一段時間從而獲得β-淀粉酶.
考點:酶的特性
專題:
分析:本題實驗的目的是測定40℃條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用萌發(fā)的小麥種子制取α-淀粉酶溶液,但萌發(fā)的小麥種子也含有β-淀粉酶,所以需除去β-淀粉酶以防止干擾實驗結果.因為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熱,β-淀粉酶不耐熱,在70℃條件下15min后就失活,所以將制備的淀粉酶溶液置于70℃怛溫箱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卻以即可獲得α-淀粉酶溶液(若要測定β-淀粉酶的活性,則需將制備的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獲得β-淀粉酶溶液).
解答: 解:步驟一: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蒸餾水+麥芽糖標準溶液=2mL,所以表中X為2、Y為1.4、Z為0.6.
步驟二:本題實驗的目的是測定40℃條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用萌發(fā)的小麥種子制取α-淀粉酶溶液,但萌發(fā)的小麥種子也含有β-淀粉酶,所以需除去β-淀粉酶以防止干擾實驗結果.因為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熱,β-淀粉酶不耐熱,在70℃條件下15min后就失活,所以將制備的淀粉酶溶液置于70℃恒溫箱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卻以即可獲得α-淀粉酶溶液(若要測定β-淀粉酶的活性,則需將制備的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獲得β-淀粉酶溶液).
步驟四:反應結束后,需用斐林試劑進行鑒定,使用斐林試劑時需要在60℃水浴中加熱3min后,再觀察顏色變化.結果分析:最后將E1、E2、E3試管中的顏色與1-7號試管進行比較,獲得該試管中麥芽糖濃度,并計算出a-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討論:(1)實驗中F試管時對照組,作用是排除淀粉酶溶液中還原糖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從而對結果進行校對.
(2)若要測定β-淀粉酶的活性,則需要對步驟二進行改變,具體的操作是將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一段時間從而獲得β-淀粉酶.
故答案:步驟一:1.4
步驟二:①萌發(fā)的小麥種子
②70℃恒溫箱中15min(大于70℃且長于15min也可)
步驟四:2mL斐林試劑             60℃水浴中加熱3min
結果分析:1-7號試管
討論:(1)淀粉酶溶液中還原糖
(2)二        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
點評:本題考查與酶相關的探究實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的能力;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體內殘留著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都存在的闌尾,這一現(xiàn)象可作為生物進化中( 。
A、古生物學上的證據(jù)
B、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jù)
C、遺傳學上的證據(jù)
D、胚胎學上的證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內質網(wǎng)膜的主要成分是( 。
A、磷脂和蛋白質
B、蛋白質和糖脂
C、蛋白質和葡萄糖
D、脂肪和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有關微生物的問題.
下表所示為某微生物培養(yǎng)基的配方.
成分 NaNO3 K2HPO4 KCl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抗生素
含量 3g 1g 0.5g 0.01g 0.05g 30g 1000mL 0.1萬單位
(1)該培養(yǎng)基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有
 
.依物理性質,該培養(yǎng)基屬于
 
培養(yǎng)基.依功能看,該培養(yǎng)基屬于
 
培養(yǎng)基.
(2)若用該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纖維素分解菌,應除去的物質有
 
,應加入的碳源是
 

(3)配制培養(yǎng)基時,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裝前,要進行的是
 
和滅菌.對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的常用方法是
 
.倒平板時,一般需冷卻至50℃左右,在酒精燈火焰附近操作.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接種菌種的常用方法有
 
、
 

(4)如果要從纖維素分解菌和大腸桿菌的混合菌中,分離純化大腸桿菌,其具體操作步驟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由于細菌的突變所發(fā)生的表型變異必須在一定外界環(huán)境下才表現(xiàn)出來,因此對外界環(huán)境在突變中的作用曾發(fā)生過爭議.學者們曾有兩種不同觀點:
觀點一:細菌的突變經(jīng)外界環(huán)境條件選擇而出現(xiàn)突變株;
觀點二:細菌生長繁殖迅速,外界環(huán)境可直接作用誘導出突變株.
為驗證這兩種不同觀點,Luria和 Delbrück依據(jù)統(tǒng)計學的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首先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牛肉膏為大腸桿菌生長提供了
 
.大腸桿菌細胞與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大腸桿菌細胞沒有
 

(2)將大腸桿菌培養(yǎng)液稀釋成濃度為103個菌體/ml的細菌懸液,然后在甲、乙兩試管中各裝10ml.將甲管中的菌液先平均分裝在50支小試管中保溫培養(yǎng)24~36小時,乙管中的菌液先整管保溫培養(yǎng)24~36小時,然后再分裝在50支小試管中.將各小管的菌液分別
 
在加入
 
T1噬菌體的平板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培養(yǎng)后統(tǒng)計各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數(shù).本實驗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T1噬菌體的目的是
 

(3)本實驗的實驗結果為:
來自甲管的50個培養(yǎng)基菌落數(shù)
 

來自乙管的50個培養(yǎng)基菌落數(shù)
 

(4)本實驗結果支持上述觀點
 
.造成來自甲管的50個培養(yǎng)基菌落數(shù)目差異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植物籬是無間斷式或接近連續(xù)的狹窄帶狀植物群.科研人員研究了蓑草、苜蓿構成的植物籬對小麥蚜蟲(如麥長管蚜、禾谷縊管蚜等)及其天敵種群的影響,研究的植物籬種植區(qū)分布如下圖1所示.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小麥蚜蟲通常分布在小麥葉表面,刺吸植物體中的營養(yǎng).一般應采用
 
法調查小麥蚜蟲的數(shù)量.
(2)圖2是實驗結果,實驗表明苜蓿區(qū)和蓑草區(qū)的蚜蟲種群發(fā)生高峰期比對照區(qū)
 
,在蚜蟲種群發(fā)生的高峰期,
 
作為植物籬可以顯著抑制小麥蚜蟲的種群數(shù)量.
(3)種植苜蓿和蓑草為什么會對麥蚜的發(fā)生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研究者提取出兩種植物的揮發(fā)物,并探究四種麥田昆蟲對兩類揮發(fā)物的反應,統(tǒng)計各組實驗昆蟲(試蟲)中能趨向揮發(fā)物的昆蟲平均數(shù)量,結果如圖3:

①兩類植物的揮發(fā)物均能引起七星瓢蟲等的趨向表現(xiàn);麥長管蚜和禾谷縊管蚜明顯減少,部分七星瓢蟲就會另去他地覓食.這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功能,它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調節(jié)生物的
 
,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作用.
②與苜蓿揮發(fā)物相比,蓑草揮發(fā)物對麥長管蚜和禾谷縊管蚜的驅避作用
 
,
 
的揮發(fā)物能顯著引誘貓蛛科蜘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關于植物激素調節(jié)的問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研究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對根和芽生長的影響,該小組選用了小麥種子、不同濃度的2,4一D等材料試劑完成相關研究.

(1)實驗原理: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有調節(jié)作用,其調節(jié)效應與
 
等有關;用不同濃度的2,4一D 處理萌動的種子,對根、芽的生長有不同的影響.
(2)請在圖1中繪出關于實驗預期結果的
 
(設對根、芽的最適促進濃度分別是10-10mol/L和10-8mol/L).
將休眠狀態(tài)的楓樹種子與濕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溫下1~2個月,就可以使種子提前萌發(fā),這種方法叫層積處理.圖2表示楓樹種子在層積處理過程中各種激素含量的變化情況.
(3)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種子破除休眠的過程中,赤霉素與脫落酸之間存在
 
關系.各種激素含量的變化說明了
 

(4)要破除楓樹種子休眠,使之提前萌發(fā)可以使用上圖中的
 
處理.
(5)小麥、玉米在即將成熟時,如果經(jīng)歷持續(xù)一段時間的干熱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氣,種子就容易在穗上發(fā)芽.這種現(xiàn)象與圖中脫落酸密切相關,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了甲、乙兩種情況,則對這兩種情況及其結果的解釋正確的是(  )
①甲圖分裂的結果會出現(xiàn)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②乙圖分裂會導致基因突變
③甲圖中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未分離
④乙圖的子細胞中有染色體片段重復與缺失的現(xiàn)象.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示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過程.在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內,所能進行的生理過程是( 。
A、兩者都只有①
B、前者只有①,后者有①、②和③
C、兩者都只有②和③
D、前者有①、②和③,后者只有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