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某種酶進行有關實驗的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該酶的最適催化溫度不確定
B.圖2和圖4能說明該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圖4實驗結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圖3實驗結果可知Cl﹣是酶的激活劑
【答案】C
【解析】解:A、分析題圖1只能說明在這三個溫度中,30℃比較適宜,溫度梯度大,測不出最適宜溫度,A正確.
B、分析題圖2,曲線知酶的最小pH為7,而胃蛋白酶的最適宜pH是2左右,圖4酶能將淀粉水解為麥芽糖,該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B正確.
C、由圖4知,酶具有專一性.C錯誤.
D、由圖3知,Cl﹣是酶的激活劑.D正確.
故選:C.
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是蛋白質,少數(shù)是RNA.酶的特性: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溫度、pH等.在最適溫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當溫度(pH)低于最適溫度(pH)時,酶的活性隨溫度(pH)的升高而增強;當溫度(pH)高于最適溫度(pH)時,酶的活性隨溫度(pH)的升高而減弱.
分析題干和題圖可知本題是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先解讀曲線,然后根據(jù)選項描述分析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遺傳病系譜圖,該遺傳病的相關基因為A、a,F(xiàn)確定7號不攜帶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 2號和6號肯定攜帶致病基因
B. 5號的基因型為aa或XaY
C. 3號和4號生育患該遺傳病孩子的概率為1/8
D. 6號和7號再生—個男孩是正常的概率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葡萄糖進入肝臟細胞合成糖原所經(jīng)過的途徑是
A.消化道→血漿→細胞內液
B.消化道→組織液→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C.消化道→組織液→淋巴→血漿→細胞內液
D.消化道→淋巴→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廣告語“聰明的媽媽會用心(鋅)”道出了鋅的重要性,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體內有七十多種酶的活性與Zn2+有關,這說明無機鹽
A. 對維持酸堿平衡有重要作用
B. 對維持細胞形態(tài)有重要作用
C. 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D. 對調節(jié)細胞內溶液的濃度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果蠅種群中,XB的基因頻率為90%,Xb的基因頻率為10%,雌雄果蠅數(shù)相等,理論上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依次為
A.1% 5% B.0.5% 5%
C.10% 10% D.5% 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細胞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細胞呼吸必須在酶的催化下進行
B. 人體硬骨組織細胞也進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D. 葉肉細胞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不進行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請分析并回答:
(1)甲過程在①__的催化下完成.RNA病毒導致的疾病比DNA病毒導致的疾病更難治療和預防是因為RNA病毒更容易______________。
(2)若DNA的一條模板鏈上堿基序列GCC能指導一個氨基酸,則對應的tRNA上氨基酸是
__________(脯氨酸的密碼子為CCG,精氨酸的密碼子為CGG,丙氨酸的密碼子為GCC,甘氨酸的密碼子為GGC)。
(3)該細胞內有密碼子__種,mRNA與核糖體的結合部位最多可以有__個密碼子,上圖中含有氫鍵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某些細胞可以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B. 血液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
C. 組織液是體內所有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
D. 組織液中含有較多蛋白質,血漿和淋巴中含量很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動物細胞的細胞膜轉運部分物質的示意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根據(jù)乙側耗能的情況可知,甲側為細胞外,乙側為細胞內
B.圖中a和b不是靜止的,其運動的特性有利于物質的跨膜運輸
C.圖示中葡萄糖的跨膜運輸方式與細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
D.若用胰蛋白酶處理細胞膜,會影響葡萄糖、Na+等物質的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