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科學家通過利用PCR定點突變技術改造Rubisco酶基因,提高了光合作用過程中Rubisco酶對CO2的親和力,從而顯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PCR過程所依據(jù)的原理是DNA雙鏈復制,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據(jù)這一序列合成引物;擴增過程需要加入耐高溫的DNA聚合酶(或Taq酶)酶.
(2)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其作用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部位,驅動轉錄出mRNA.PCR定點突變技術屬于蛋白質工程的范疇.
(3)可利用定點突變的DNA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常用農桿菌轉化法將基因表達載體導入植物細胞,還需用到植物細胞工程中的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才能最終獲得轉基因植物,該技術利用的原理是全能性.

分析 1、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jù)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2、PCR技術:
(1)概念:PCR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術.
(2)原理:DNA復制.
(3)前提條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對引物.
(4)條件:模板DNA、四種脫氧核苷酸、一對引物、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Taq酶)
(5)過程:①高溫變性:DNA解旋過程(PCR擴增中雙鏈DNA解開不需要解旋酶,高溫條件下氫鍵可自動解開);低溫復性:引物結合到互補鏈DNA上;③中溫延伸:合成子鏈.

解答 解:(1)PCR的原理是DNA雙鏈復制;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據(jù)這一序列合成引物;擴增過程是在較高溫度下進行的,因此需要加入耐高溫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2)啟動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部位,驅動轉錄出mRNA.PCR定點突變技術屬于蛋白質工程的范疇.
(3)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農桿菌轉化法;將轉基因植物細胞培育成轉基因植株還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故答案為:
(1)DNA雙鏈復制     引物      耐高溫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2)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部位,驅動轉錄出mRNA   蛋白質工程
(3)農桿菌轉化法     植物組織培養(yǎng)   全能性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驟中,掌握各操作步驟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鵪鶉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其羽色受Z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栗色、a基因控制黃色;B基因控制羽色的顯現(xiàn)、b基因為白化基因,會抑制羽色的顯現(xiàn).請分析回答:
(1)鵪鶉羽色的遺傳屬于伴性(填“常染色體”或“伴性”)遺傳.控制羽色的這兩對基因不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選用純種黃羽雄鶉(ZaBZaB)與白羽雌鶉雜交.子一代雄鶉羽色均為栗色,子一代雌鶉羽色為黃色,親本白羽雌鶉的基因型為ZAbW;讓子一代雌雄相互交配(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則子二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栗色雄性:黃色雄性:白色雌性:黃色雌性=1:1:1:1.
(3)有時未受精的鵪鶉蛋也能孵化出二倍體雛鶉,出現(xiàn)原因可能有三種:第一種是卵原細胞沒有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直接發(fā)育成雛鶉;第二種是卵細胞與極體結合后直發(fā)育成雛鶉;第三種是卵細胞核染色體加倍后直接發(fā)育成雛鶉.請預測上述每一種原因所發(fā)育成雛鶉的性別比例如何(WW的胚胎不能存活)?如果是卵原細胞沒有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直接發(fā)育成雛鶉,都為雌性;
如果是卵細胞與極體結合后直發(fā)育成雛鶉,既有雄性也有雌性;
如果是卵細胞核染色體加倍后直接發(fā)育成雛鶉,都為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過程可以“雙向”進行的有幾項( 。
①染色體-染色質的形態(tài)轉換  ②ATP-ADP的轉化   ③遺傳信息在DNA-RNA間的傳遞
④等位基因間發(fā)生的基因突變 ⑤生長素的極性運輸 ⑥各營養(yǎng)級間能量流動的方向.
A.二項B.三項C.四項D.五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閱讀提供的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在許多自然景區(qū),將原有植被清除,然后從農田運來土壤種植草坪.綠化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來保證其生長,還需要不斷的進行施肥、除草、藥物防治病蟲害等工作,會對當?shù)卦猩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破壞.
材料二“稻魚共生系統(tǒng)”中,鯉魚通過沖撞稻秧導致稻飛虱等害蟲落入水中的食之,同時使清晨水稻葉片上的露水滴落,減輕稻瘟病原孢子的產生和菌絲體生長;鯉魚的游動,又使水渾濁,抑制水中雜草的生長;稻葉在給鯉魚提供食物的同時,還為鯉魚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材料三  飛機草是我國熱帶地區(qū)危害嚴重的外來入侵生物,研究者在研究其入侵的原因時,提出假設:由于入侵種群在遷入新環(huán)境后發(fā)生適應性變化,把原來用于防御原產地天敵的能量投入到生長和繁殖中.
(1)材料一中群落的演替與自然演替不同.演替是群落長期變化累積的體現(xiàn),主要標志是群落在物種組成上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或“組成群落的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會不斷發(fā)生變化”、或“物種多樣性增加,營養(yǎng)結構/關系越來越復雜”),如果對人工草坪不再進行種植管理,讓其自然恢復,這種選題的類型是次生演替.
(2)材料二中與水稻單種系統(tǒng)相比,稻魚共生系統(tǒng)取得了明顯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試列舉出生態(tài)效益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減少農藥使用,降低環(huán)境污染、或充分利用資源,利用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
(3)為驗證該材料三中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設,研究者將飛機草入侵種群和對照種群種植在與入侵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相同的環(huán)境中,除草、治蟲、測定株高、分枝數(shù)和生物量.
①實驗中,對照種群應從原產地獲。
②若測定結果為飛機草入侵種群株高、分枝數(shù)、生物量都大于對照組,則該結果支持上述假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生物實驗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實驗中,最好不用斐林試劑來檢驗實驗結果
B.菠菜葉肉細胞因存在葉綠體,不可用于觀察質壁分離實驗
C.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實驗中,加入卡諾氏液的目的是固定細胞形態(tài)促進根尖細胞解離
D.制作生態(tài)缸時,應將生態(tài)缸密封避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果進行菜園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常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土壤小動物的采集與調查
B.可能用到解剖針、放大鏡或實體顯微鏡等實驗用具
C.可依據(jù)土壤小動物趨光、趨熱等特性來設計誘蟲器
D.可用記名計算法來統(tǒng)計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線粒體DNA和葉綠體DNA所控制的遺傳過程的描述,一般情況下,不正確的是(  )
A.線粒體和葉綠體DNA所控制的性狀不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
B.線粒體和葉綠體DNA所控制的性狀不能遺傳給下一代
C.線粒體和葉綠體DNA所控制的性狀正反交結果不同
D.線粒體和葉綠體DNA在細胞分裂時隨機的分配到子細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及穩(wěn)態(tài)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jīng)遞質、抗體、乳酸都是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
B.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神經(jīng)-體液-免疫調節(jié)使各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的結果
C.相對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是細胞代謝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D.血漿的酸堿度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是因為血漿能及時將多余的酸或堿運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屬于多基因遺傳病的是( 。
A.蠶豆病B.神經(jīng)性耳聾C.原發(fā)性高血壓D.21-三體綜合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