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中,兩條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生態(tài)系統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圍。y表示一個外來干擾使之偏離這一范圍的大小;x表示恢復到原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曲線與正常范圍之間所夾的面積可以作為總穩(wěn)定性的定量指標(T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圍內,生態(tài)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保持不變
B.對同一個生態(tài)系統來說,y值和x值之間呈正相關
C.在遭到干擾時,x、y值的大小與生物種類有關,與數量無關
D.TS值越小,這個生態(tài)系統的總穩(wěn)定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休眠狀態(tài)的楓樹種子與濕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溫下1—2各月,就可以使種子提前萌發(fā),這種方法叫層積處理。下圖表示楓樹種子在層積處理過程中各種激素含量的變化情況,請根據圖回答
(1)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種子破除休眠的過程中,赤霉素與脫落酸之間存在 關系。各種激素含量的變化說明了 。
(2)馬鈴薯塊莖收獲后也存在類似的休眠現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發(fā)可以使用上圖中的 處理。
(3)小麥、玉米在即將成熟時,如果經歷持續(xù)一段時間的干熱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氣,種子就容易在穗上發(fā)芽。這種現象與圖中 激素密切相關,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從自然菌樣篩選較理想生產菌種的一般步驟是:采集菌樣→富集培養(yǎng)→純種分離→性能測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不同,獲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從適合的環(huán)境采集菌樣,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春花。培養(yǎng)噬養(yǎng)菌的菌樣應從 環(huán)境采集。
(2)富集培養(yǎng)指創(chuàng)設僅適合待分離微生物旺盛生長的特定環(huán)境條件,使其群落中的數量大大增加,從而分離出所需微生物的培養(yǎng)方法。對產耐高溫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養(yǎng)應選擇 的培養(yǎng)基,并在 條件下培養(yǎng)。
(3)下面兩圖是采用純化微生物培養(yǎng)的兩種接種方法接種后培養(yǎng)的效果圖解,請分析接種的具體方法。
獲得圖A效果的接種方法是 ,獲得圖B效果的接種方法是 。
(4)配制培養(yǎng)基時各種成分在溶化后分裝前必須進行 ,接種前要進行 ,在整個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中,一定要注意在 條件下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是某生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結構5能夠產生二氧化碳
B.能夠產生ATP的場所是3、5
C.結構2、3、4、5、7參與構成生物膜系統
D.結構6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細胞中多聚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過程的模板是脫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該過程表明細胞內少量的mRNA就可以指導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C.若①中有一個堿基發(fā)生改變,則合成的多肽鏈的結構一定發(fā)生改變
D.若②由17個氨基酸縮合而成,則②中至少含有17個氨基和17個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后某個種群中A和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Q點表示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A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huán)境
B.P點時兩曲線相交,此時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
C.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使得該種群產生了適應性變異
D.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個DNA分子的鏈上,腺嘌呤是鳥嘌呤的1.4倍,兩者之和占DNA分子堿基總數的24%。在這個DNA分子的
鏈上,胸腺嘧啶與腺嘌呤之和占該鏈堿基數目的56%,那么,
鏈上胞嘧啶的數目占該鏈堿基數目的
A.44% B.28% C.24%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是某家族黑尿癥的系譜圖,已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是A和a,圖中Ⅱ3和Ⅱ5表示患病個體。若Ⅲ6是患病男孩,則Ⅲ7也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A.1∕36 B.1∕6 C.1∕4 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乙肝病毒是一種約由3200個脫氧核苷酸組成的雙鏈DNA病毒,這種病毒的復制方式比較特殊,簡要過程如下圖所示。以下相關分析合理的是
A.①表示復制過程,與DNA解旋酶、DNA聚合酶有關
B.②表示表達過程,與RNA聚合酶有關
C.③表示轉錄過程,與轉錄酶有關
D.①過程需要的原料為核糖核苷酸,③過程需要的原料為脫氧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碳循環(huán)的主要途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B能實現光能→電能→化學能的轉化
B.由B→C→D能量傳遞效率是變化的
C.B、E是實現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溝通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D.B、C、D被E食用而處于第二、三、四營養(yǎng)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