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哺乳動物卵泡的形成是在初情期 |
B.排出成熟卵子細胞的過程即為排卵 |
C.卵子形成時的分裂過程均在卵巢內完成 |
D.卵子產生中的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的結合過程中完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細胞工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植物細胞工程中,融合葉肉細胞時,應先去掉細胞膜,制備原生質體
B.植物體細胞雜交,培育出的新品種一定不是單倍體
C.植物細胞工程中,葉肉細胞經再分化過程可形成愈傷組織
D.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采用不經過免疫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從而獲得 雜交瘤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通過某些技術可分別將它轉變?yōu)橐韵禄蛐偷纳铫貯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則以下排列正確的是 ( )
A.誘變育種、轉基因技術、花藥離體培養(yǎng)、細胞融合
B.雜交育種、花藥離體培養(yǎng)、轉基因技術、多倍體育種
C.花藥離體培養(yǎng)、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轉基因技術
D.細胞融合、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細胞工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細胞核移植和細胞融合技術中,都改變了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 |
B.通過組織培養(yǎng)可以迅速獲得大量脫毒植物幼苗 |
C.經細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個體只具有一個親本的遺傳性狀 |
D.克隆動物的性狀與提供細胞核的個體性狀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細胞工程育種與傳統(tǒng)的育種方面主要有哪些優(yōu)點? ( )
A.技術手段簡單 | B.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
C.目的性明確 | D.馬鈴薯脫毒技術采用了細胞融合技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單克隆抗體是指 ( )
A.單個骨髓瘤細胞增殖產生抗體 | B.單個漿細胞產生的抗體 |
C.單個雜交瘤細胞增殖產生的抗體 | D.單個抗體通過克隆化產生大量抗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進行組織培養(yǎng)可以形成愈傷組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該愈傷組織是細胞經過脫分化形成的
B 該愈傷組織的細胞沒有全能性
C 該愈傷組織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細胞組成
D 該愈傷組織可以形成具有生根發(fā)芽能力的胚狀體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物技術的發(fā)展速度很快,已滅絕生物的“復生”將不再是神話。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驢剛死亡,以下較易成功“復生”野驢的方法是 ( )
A.將野驢的體細胞取出,利用組織培養(yǎng),培育成新個體 |
B.將野驢的體細胞兩兩融合,再經組織培養(yǎng)技術經脫分化、再分化,培養(yǎng)成新個體 |
C.取出野驢的體細胞核移植到母家驢的去核卵細胞中,經孕育培養(yǎng)成新個體 |
D.將野驢的基因導入家驢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個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動、植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列表比較如下,你認為哪一項目的比較有錯誤 ( )
比較項目 | 原 理 | 培養(yǎng)基區(qū)別 | 結 果 | 培養(yǎng)目的 |
植物組織培養(yǎng) | 細胞的全能性 | 需加植物激素 | 培育成植株 | 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植株等 |
動物細胞培養(yǎng) | 細胞的全能性 | 需加動物血清 | 培育成相應的細胞 | 獲得細胞或細胞 的產物等 |
A.原理 | B.培養(yǎng)基區(qū)別 | C.結果 | D.培養(yǎng)目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