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拋物線G的頂點在原點,焦點在y軸正半軸上,點P(m,4)到其準線的距離等于5.
(I)求拋物線G的方程;
(II)如圖,過拋物線G的焦點的直線依次與拋物線G及圓x2+(y-1)2=1交于A、C、D、B四點,試證明|AC|•|BD|為定值;
(III)過A、B分別作拋物G的切線l1,l2且l1,l2交于點M,試求△ACM與△BDM面積之和的最小值.

【答案】分析:(1)第一小題較為簡單,因為拋物線是標準方程,只須求參數(shù)P;
(2)直接推理、計算,并在計算過程中消去變量,從而得到定點;
(3)欲求面積之和的最小值,利用直線AB的斜率作為自變量,建立函數(shù)模型,轉化成求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
解答:解:(1)由題知,拋物線的準線方程為y+1=0,=1
所以拋物線C的方程為x2=4y.

(2)設直線AB方y(tǒng)=kx+1交拋物線C于點A(x1,y1),B(x2,y2),
由拋物線定義知|AF|=y1+1,|BF|=y2+1,
所以|AC|=y1,|BD|=y2,
得x2-4kx-4=0,
顯然△>0,則x1+x2=4k,x1•x2=-4,
所以y1•y2==1,所以|AC|•|BD|為定值1.

(3)解:由x2=4y,y=x2,y=x,
得直線AM方程y-=x1(x-x1)(1),
直線BM方程y-=x2(x-x2)(2),
由(2)-(1)得(x1-x2)x=-,
所以x=(x1+x2)=2k,∴y=-1
所以點M坐標為(2k,-1),
點M到直線AB距離d==2,
弦AB長為|AB|===4(1+k2),
△ACM與△BDM面積之和,
S=(|AB|-2)•d=×(2+4k2)×2=2(1+2k2,
當k=0時,即AB方程為y=1時,△ACM與△BDM面積之和最小值為2.
點評:新課標下的圓錐曲線題一般是壓軸題,主要考查橢圓或拋物線的有關知識,本題主要考查直線、圓、拋物線等基礎知識,考查運算求解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背景新穎,綜合要求高.數(shù)學中的最值與定值問題,歷來是高考的熱點.求解定值與最值的基本策略有二:一是從幾何角度考慮,當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明顯體現(xiàn)幾何特征及意義時,可用圖形性質來解;二是從代數(shù)角度考慮,當題中的條件和結論體現(xiàn)出一種明顯的函數(shù)關系時,可通過建立目標函數(shù),求其目標函數(shù)的最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已知拋物線G的頂點在原點,焦點在y軸正半軸上,點P(m,4)到其準線的距離等于5.
(I)求拋物線G的方程;
(II)如圖,過拋物線G的焦點的直線依次與拋物線G及圓x2+(y-1)2=1交于A、C、D、B四點,試證明|AC|•|BD|為定值;
(III)過A、B分別作拋物G的切線l1,l2且l1,l2交于點M,試求△ACM與△BDM面積之和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本小題滿分15分)

        已知拋物線G的頂點在原點,焦點在y軸正半軸上,點P(m,4)到其準線的距離等于5。

   (I)求拋物線G的方程;

   (II)如圖,過拋物線G的焦點的直線依次與拋物線G及圓交于A、C、D、B四點,試證明為定值;

 
   (III)過A、B分別作拋物G的切線交于點M,試求面積之和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高考數(shù)學猜題精粹(文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拋物線G的頂點在原點,焦點在y軸正半軸上,點P(m,4)到其準線的距離等于5.
(I)求拋物線G的方程;
(II)如圖,過拋物線G的焦點的直線依次與拋物線G及圓x2+(y-1)2=1交于A、C、D、B四點,試證明|AC|•|BD|為定值;
(III)過A、B分別作拋物G的切線l1,l2且l1,l2交于點M,試求△ACM與△BDM面積之和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0年高考數(shù)學最有可能考的50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拋物線G的頂點在原點,焦點在y軸正半軸上,點P(m,4)到其準線的距離等于5.
(I)求拋物線G的方程;
(II)如圖,過拋物線G的焦點的直線依次與拋物線G及圓x2+(y-1)2=1交于A、C、D、B四點,試證明|AC|•|BD|為定值;
(III)過A、B分別作拋物G的切線l1,l2且l1,l2交于點M,試求△ACM與△BDM面積之和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