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為等腰梯形,AB∥CD,AC⊥DB,AC與BD相交于點O,且頂點P在底面上的射影恰為O點,又BO=2,PO=
2
,PB⊥PD.
(1)求異面直線PD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P-AB-C的大小;
(3)設點M在棱PC上,且
PM
MC
,問λ為何值時,PC⊥平面BMD.
分析:(1)以O為原點,OA,OB,OP分別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要求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在兩條異面直線上構造方向向量,根據(jù)兩條向量的夾角得到結果.
(2)設出平面的法向量,根據(jù)法向量與平面上的兩條相交直線對應的向量垂直,列出關系式,寫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根據(jù)兩個向量之間的夾角得到面面角.
(3)設出M點的坐標,根據(jù)三點共線與垂直,得到關于未知數(shù)的方程組,解出方程組得到點M的坐標,求出對應的λ的值.
解答:解:精英家教網∵PO⊥平面ABCD,
以O為原點,OA,OB,OP分別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各點坐標為O(0,0,0),A(2,0,0),B(0,2,0),C(-1,0,0),D(0,-1,0),P(0,0,
2
).
(1)∵
PD
=(0,-1,-
2
),
BC
=(-1,-2,0)
,
|
PD
|=
3
,|
BC
|=
5
.
,
PD
BC
=2

cos<
PD
,
BC
>=
PD
BC
|
PD
||
BC
|
=
2
15
15

故直線PD與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為cos(
PD
,
BC
)=
PD
BC
|
PD
||
BC
|
=
2
15
15

(2)設平面PAB的一個法向量,
由于
AB
=(-2,2,0),
AP
=(-2,0,
2
)
,
n•
AB
=0
n•
AP
=0
,得
x=y
z=
2
x.

n=(1,1,
2
),又易知平面ABCD
的一個法向量m=(0,0,1),
cos<m,n>=
m•n
|m|•|n|
=
2
2

又二面角P-AB-C不是鈍角.
∴所求二面角P-AB-C的大小為45°
(3)設M(x0,0,z0),由于P,M,C三點共線,可得z0=
2
x0+
2
,,①
若PC⊥平面BMD成立
則必有
OM⊥PC

(-1,0,-
2
)•(x0,0,z0)=0

x0+
2
z0=0.

由①②知x0=-
2
3
,z0=
2
3

∴M=(-
2
3
,0,
2
3
)
.∴λ=
PM
MC
=2.

故λ=2時,PC⊥平面BMD.
點評:本題考查空間中直線與平面之間的關系,用空間向量求解夾角,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建立坐標系,把理論的推導轉化成數(shù)字的運算,降低了本題的理論推導的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中,PD⊥平面ABCD,ABCD是正方形,E是PA的中點,
求證:
(1)PC∥平面EBD.
(2)平面PBC⊥平面P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別是BC、PC的中點.
(1)證明:AE⊥PD;
(2)設AB=2,若H為線段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的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6
2
,求AP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為菱形,∠BCD=60°,PD⊥AD.點E是BC邊上的中點.
(1)求證:AD⊥面PDE;
(2)若二面角P-AD-C的大小等于60°,且AB=4,PD=
8
3
3
;①求VP-ABED; ②求二面角P-AB-C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崇明縣二模)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為正方形,PA⊥平面ABCD,E、F分別是BC,PC的中點,AB=2,AP=2.
(1)求證:BD⊥平面PAC;
(2)求二面角E-AF-C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吉林二模)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A⊥面ABCD,且PA=AD=2,點M,N分別在PD,PC上,
PN
=
1
2
NC
,PM=MD.
(Ⅰ) 求證:PC⊥面AMN;
(Ⅱ)求二面角B-AN-M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