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四川)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APB=90°,∠PAB=60°,AB=BC=CA,點P在平面ABC內(nèi)的射影O在AB上.
(Ⅰ)求直線PC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
(Ⅱ)求二面角B-AP-C的大。
分析:解法一(Ⅰ)連接OC,由已知,∠OCP為直線PC與平面ABC所成的角.設(shè)AB中點為D,連接PD,CD.不妨設(shè)PA=2,則OD=1,OP=
3
,AB=4.在RT△OCP中求解.
(Ⅱ)以O(shè)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平面APC的一個法向量與面ABP的一個法向量夾角求解.
解法二(Ⅰ)設(shè)AB中點為D,連接CD.以O(shè)為坐標原點,OB,OE,OP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利用
CP
與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夾角求解.
(Ⅱ)分別求出平面APC,平面ABP的一個法向量,利用兩法向量夾角求解.
解答:解法一
(Ⅰ)連接OC,由已知,∠OCP為直線PC與平面ABC所成的角.     

設(shè)AB中點為D,連接PD,CD.因為AB=BC=CA,所以CD⊥AB,
因為∠APB=90°,∠PAB=60°,所以△PAD為等邊三角形,
不妨設(shè)PA=2,則OD=1,OP=
3
,AB=4.
所以CD=2
3
,OC=
OD2+CD2
=
1+12
=
13

在RT△OCP中,tan∠OCP=
OP
OC
=
3
13
=
39
13

故直線PC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為arctan
39
13

(Ⅱ)由(Ⅰ)知,以O(shè)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AP
=(1,0,
3
),
AC
=(2,2
3
,0).

設(shè)平面APC的一個法向量為
n
=(x,y,z),則由
n
AP
n
AC
得出
n
AP
=0
n
AC
=0
x+
3
z=0
2x+2
3
y=0
,取x=-
3
,則y=1,z=1,所以
n
=(-
3
,1,1).設(shè)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為β,易知β為銳角.而面ABP的一個法向量為
m
=(0,1,0),則cosβ=|
n
m
|
n
|• |
m
|
|
=|
1
3+1+1
|
=
5
5
.故二面角B-AP-C的大小為arccos
5
5

解法二:(Ⅰ)設(shè)AB中點為D,連接CD.因為O在AB上,且O為P在平面ABC內(nèi)的射影,

所以PO⊥平面ABC,所以PO⊥AB,且PO⊥CD.因為AB=BC=CA,所以CD⊥AB,設(shè)E為AC中點,則EO∥CD,從而OE⊥PO,OE⊥AB.
如圖,以O(shè)為坐標原點,OB,OE,OP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不妨設(shè)PA=2,由已知可得,AB=4,OA=OD=1,OP=
3
,
CD=2
3
,所以O(shè)(0,0,0),A(-1,0,0),C(1,2
3
,0),P(0,0,
3
),所以
CP
=(-1,-2
3
3
OP
=(0,0,
3
)為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
設(shè)α為直線PC與平面ABC所成的角,則sinα=|
CP
OP
|
CP
|•
|OP
|
|
=
0+0+3
16
3
=
3
4
.故直線PC與平面ABC所成的角大小為arcsin
3
4

(Ⅱ)由(Ⅰ)知,
AP
=(1,0,
3
),
AC
=(2,2
3
,0).
設(shè)平面APC的一個法向量為
n
=(x,y,z),則由
n
AP
n
AC
得出
n
AP
=0
n
AC
=0
x+
3
z=0
2x+2
3
y=0
,
取x=-
3
,則y=1,z=1,所以
n
=(-
3
,1,1).設(shè)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為β,易知β為銳角.
而面ABP的一個法向量為
m
=(0,1,0),則cosβ=|
n
m
|
n
|• |
m
|
|
=|
1
3+1+1
|
=
5
5

故二面角B-AP-C的大小為arccos
5
5
點評:本題考查線面關(guān)系,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并考查應(yīng)用向量知識解決數(shù)學(xué)問題能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四川)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N分別是CD、CC1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1M與DN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90°
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四川)如圖,動點M到兩定點A(-1,0)、B(2,0)構(gòu)成△MAB,且∠MBA=2∠MAB,設(shè)動點M的軌跡為C.
(Ⅰ)求軌跡C的方程;
(Ⅱ)設(shè)直線y=-2x+m與y軸交于點P,與軌跡C相交于點Q、R,且|PQ|<|PR|,求
|PR||PQ|
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四川)如圖,半徑為R的半球O的底面圓O在平面α內(nèi),過點O作平面α的垂線交半球面于點A,過圓O的直徑CD作平面α成45°角的平面與半球面相交,所得交線上到平面α的距離最大的點為B,該交線上的一點P滿足∠BOP=60°,則A、P兩點間的球面距離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四川)如圖,動點M與兩定點A(-1,0)、B(1,0)構(gòu)成△MAB,且直線MA、MB的斜率之積為4,設(shè)動點M的軌跡為C.
(Ⅰ)求軌跡C的方程;
(Ⅱ)設(shè)直線y=x+m(m>0)與y軸交于點P,與軌跡C相交于點Q、R,且|PQ|<|PR|,求
|PR||PQ|
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