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BCD為邊長為2的菱形,∠BAD=60°,對角線交于點O,沿BD將△BCD折起,使∠AOC=120°,P為折起后AC上一點,且AP=2PC,Q為三角形ABD的中心.
(1)求證:PQ∥平面BCD;
(2)求證:PO⊥平面ABD.

【答案】分析:(1)由題意可得AQ=2QO,又AP=2PC,所以PQ∥CO,又PQ?平面BCD,CO?平面BCD,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
(2)易得OC=OA=2cos30°=,在△AO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C=3,在△PAO中,可得PO=1,由勾股定理可得PO⊥OA,又可得PO⊥BD,又AO∩BD=0,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可得.
解答:證明:(1)如圖由ABCD為菱形,則AC⊥BD,∠AOC=120°,
由Q為三角形ABD的重心,可得AQ=2QO,又AP=2PC,所以PQ∥CO,
又PQ?平面BCD,CO?平面BCD,所以PQ∥平面BCD;
(2)由題意OC=OA=2cos30°=,在△AO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C2=3+3-2×××cos120°=9,所以AC=3,
又∠AOC=120°,AO=CO,∴∠PAO=30°,
在△PAO中,OA=,AP=2,∠PAO=30°.所以PO=1,
∴PO2+OA2=AP2,∴PO⊥OA,
又BD⊥平面AOC,所以PO⊥BD,又AO∩BD=0,
所以PO⊥平面ABD
點評:本題考查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以及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屬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菏澤二模)如圖,ABCD為邊長為2的菱形,∠BAD=60°,對角線交于點O,沿BD將△BCD折起,使∠AOC=120°,P為折起后AC上一點,且AP=2PC,Q為三角形ABD的中心.
(1)求證:PQ∥平面BCD;
(2)求證:PO⊥平面A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一個多面體如圖,ABCD是邊長為a的正方形,AB=FB,F(xiàn)B⊥平面ABCD,ED∥FB,G,H分別為AE,CE中點.
(1)試問:這個多面體是幾多面體(不必證明)?
(2)求證:GH∥平面ACF;
(3)當平面ACE⊥平面ACF時,求D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ABCD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紙片,沿某動直線l為折痕將正方形在其下方的部分向上翻折,使得每次翻折后點B都落在邊AD上,記為B';折痕與AB交于點E,以EB和EB’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EB’MB.若以B為原點,BC所在直線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如下圖):
(Ⅰ).求點M的軌跡方程;
(Ⅱ).若曲線S是由點M的軌跡及其關于邊AB對稱的曲線組成的,等腰梯形A1B1C1D1的三邊A1B1,B1C1,C1D1分別與曲線S切于點P,Q,R.求梯形A1B1C1D1面積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高考總復習全解 數(shù)學 一輪復習·必修課程。ㄈ私虒嶒灠妫版 人教實驗版 B版 題型:022

如圖,ABCD為邊長為3的正方形,把各邊三等分后,共有16個交點,從中選取2個交點組成向量,則與平行且長度為的向量個數(shù)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