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圖所示是一運動員拋出的鉛球的軌跡,A,B,C是軌跡上的三個點,其中B是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若在拋出點鉛球的初速度大小是20m/s,與水平的方向夾角是53°.已知sin53°=0.8,cos53°=0.6.則鉛球在最高點B的速度為多大?

分析 將斜拋運動沿著水平和豎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做豎直上拋運動.

解答 解:將初速度沿著水平和豎直方向正交分解,最高點速度等于初速度的水平分速度,故:
vB=vAx=vAcos53°=20×0.6=12m/s 

答:鉛球在最高點B的速度為12m/s.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是明確拋體運動的研究方法,知道斜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豎直分運動是豎直上拋運動,基礎(chǔ)題目.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利用如圖1實驗裝置可以描繪出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方法是保持斜槽末端切線沿水平方向,讓水球多次從斜槽上同一位置滾下,用一張印有小方格的紙記下小球碰到鉛筆筆尖的一系列位置,將這些位置順次平滑連起來就得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圖2實驗中確定的運動軌跡上a、b,c、d四個位置,已知圖中小方格的邊長為L,重力加速度為g,結(jié)合圖2中信息可計算出 ( 。
A.小球平拋的初速度V0B.小球運動到B點的速度Vb
C.小球從b運動到c點的時間tD.小球運動到b點時離地面的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疊放著的兩個物體A和B,質(zhì)量均為2kg,受到一豎直向下的大小為10N的力作用時,浮在水面上保持靜止,如圖所示,當(dāng)撤去F的瞬間,A和B的壓力大小為(g=10m/s2)( 。
A.20NB.25NC.30ND.3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運輸工人要將一批貨物搬到卡車上,他們使用了一個長5m、高1.5m的斜面,現(xiàn)將3000N的重物從斜面底端勻速拉倒頂端,若不計摩擦,則拉力做功4500J,拉力是900N.若機械效率是75%,則拉力做功6000J,拉力是12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一個木箱沿著一個粗糙的斜面由靜止勻加速下滑,經(jīng)過4s的時間,滑下的路程是16m,斜面的夾角是37°,求木箱和粗糙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g取10m/s2,cos37°=0.8,sin37°=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為了測量一玩具遙控車的額定鞏固率,某同學(xué)用天平測其質(zhì)量為0.6kg,小車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來測量,主要的實驗步驟有:
A.給小車尾部系一條長紙帶,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
B.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使小車以額定功率沿水平地面加速到最大速度,繼續(xù)運行一段時間后關(guān)閉小車發(fā)動機,使其由地面向前滑行直至停下;
C.處理紙帶上打下的點跡.

(1)由紙帶知遙控汽車的最大速度為1m/s;汽車滑行時的加速度為1.73m/s2
(2)汽車滑行的阻力為1.04N;動摩擦因數(shù)為0.1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一斜面體靜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再在斜面體上靜置一物塊,現(xiàn)對斜面體施加一個水平向右,大小逐漸增大的力,在保證物塊與斜面體始終相對靜止的條件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逐漸增大
B.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逐漸增大
C.物塊對斜面體的壓力先保持不變,然后逐漸增大
D.物塊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先保持不變,然后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guān)于靜電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起電現(xiàn)象說明通過做功可以創(chuàng)造出電荷
B.摩擦起電實質(zhì)上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的過程
C.驗電器可以測量物體帶電量的多少
D.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所有靜電現(xiàn)象都是有危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小車,裝有砂的砂桶通過細(xì)繩給小車施加一水平拉力,小車從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M不變,第一次實驗中小車在質(zhì)量為m1的砂和砂桶帶動下由靜止前進了一段距離s;第二次實驗中小車在質(zhì)量為m2的砂和砂桶帶動下由靜止前進了相同的距離s,其中m1<m2<M.兩次實驗中,繩對小車的拉力分別為T1 和T2,小車、砂和砂桶系統(tǒng)的機械能變化量分別為△E1和△E2,若摩擦阻力的大小保持不變,不計繩、滑輪的質(zhì)量及空氣阻力,則$\frac{△{E}_{1}}{△{E}_{2}}$=1,$\frac{{T}_{1}}{{T}_{2}}$=$\frac{{m}_{1}(M+{m}_{2})}{{m}_{2}(M+{m}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