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圖有一貼著圓錐面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光滑小球,那么小球( 。
A.一定受到重力、彈力、細線拉力三個力的作用
B.一定受到重力、彈力、細線拉力和向心力四個力的作用
C.可能受到重力、細線拉力和向心力三個力的作用
D.可能受到重力、細線拉力兩個力的作用

分析 小球沿圓錐面做勻速圓周運動,合外力充當向心力;則由受力分析可得出物體的受力情況.

解答 解:小球沿圓錐面做圓周運動,則合外力一定指向圓心;若重力與細線的拉力的合力指向圓心,則小球恰好對斜面沒有壓力;小球只受兩個力;
若角速度增大,小球將離開斜面,同樣受兩個力;
若角速度減小,則小球一定受到斜面的彈力;即受重力、彈力和細線的拉力;
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受力分析分析的應為性質(zhì)力;而向心力為效果力,在做受力分析時,不能出現(xiàn)向心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同學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自動鉛筆筆芯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變。趯嶒炇抑校∫欢伍L為16cm的自動鉛筆筆芯,用多用電表測量其電阻大約為4Ω.該同學要較精確測量鉛筆芯的電阻,現(xiàn)有下述器材可供選擇
A.直流電源3V,內(nèi)阻不計;
B.直流電流表0~3A(內(nèi)阻0.1Ω)
C.直流電流表0~600mA(內(nèi)阻0.5Ω)
D.直流電壓表0~3V(內(nèi)阻3kΩ)
E.直流電壓表0~15V(內(nèi)阻200kΩ)
F.滑動變阻器(10Ω,1A)
G.滑動變阻器(1kΩ,300mA)
①除開關、導線外,實驗中能夠在電壓表上從零開始讀取若干組數(shù)據(jù),需要選用的器材有:ACDF(填寫字母代號);
②用線條代替導線,連接實驗電路;
③該同學在表中記錄了實驗數(shù)據(jù),請你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該鉛筆芯的伏安特性曲線;
次數(shù)12345678910
U/V00.30.50.71.01.21.51.72.02.2
I/A00.080.130.180.250.300.360.390.430.45
④該同學又利用鉛筆芯制成一個魔術道具,將“1.2V、1.2W”的小燈泡與一段適當長度的該鉛筆芯串聯(lián),接到一節(jié)電動勢為1.5V、內(nèi)阻為0.2Ω的紐扣電池兩端,若鉛筆芯長度合適,小燈泡的電壓低于0.8V時,燈泡基本不發(fā)光;點燃火柴給鉛筆芯加熱,就會發(fā)現(xiàn)小燈泡亮起來,火柴熄滅,燈泡隨之熄滅.請你給他一個建議,應當取用長為3.4cmcm的鉛筆芯串接在電路中,才能發(fā)生上述神奇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在人類對物質(zhì)運動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中,許多物理學家大膽猜想、勇于質(zhì)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有關科學家及他們的貢獻描述中正確的是( 。
A.伽利略探究物體下落規(guī)律的過程使用的科學方法是:問題→猜想→數(shù)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得出結論
B.卡文迪許在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后,進行了“月-地檢驗”,將天體間的力和地球上物體的重力統(tǒng)一起來
C.開普勒潛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觀測數(shù)據(jù),提出行星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
D.奧斯特由環(huán)形電流和條形磁鐵磁場的相似性,提出分子電流假說,解釋了磁現(xiàn)象電本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光滑的桿MN水平固定,物塊A穿在桿上,可沿桿無摩擦滑動,A通過長度為L的輕質(zhì)細繩與物塊B相連,A、B質(zhì)量均為m且可視為質(zhì)點.一質(zhì)量也為m的子彈水平射入物塊B后未穿出,若桿足夠長,此后運動過程中繩子偏離豎直方向的最大夾角為60°.求子彈剛要射入物塊B時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底座A上裝有一根長桿,總質(zhì)量為M,桿上套有質(zhì)量為m的環(huán)B,它與桿間有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當環(huán)沿桿以初速度v減速下滑過程中,底座對地面的壓力將( 。
A.等于(M+m)gB.小于(M+m)gC.大于(M+m)g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研究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情況如圖(a),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b)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示.
(1)圖(b)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2)(單選)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B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選)下列注意事項中正確的是ACD
(A)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要適當大一些
(B)兩個分力F1、F2間夾角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
(D)AO間距離要適當,將橡皮筋拉至結點O時拉力要適當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小張同學在作圖所示的“探究共點力合成的規(guī)律”實驗時,主要步驟是:
①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②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③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下O點的位置及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F1和F2;
④按選好的標度,分別做出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⑤只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做出這個力F′的圖示;
⑥比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論.
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步驟中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③和⑤;
(2)對應的步驟中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③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和⑤中未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現(xiàn)有一塊靈敏電流計A1,量程為200μA,內(nèi)阻約為1KΩ,要精確測出其內(nèi)阻Rg,提供的器材有:電流表A2(量程為1mA,內(nèi)阻r=50Ω);滑動變阻器R(阻值范圍為0~30Ω);定值電阻R1(阻值 R1=100Ω);定值電阻R2(阻值 R2=3KΩ)電源E(電動勢約為4.5V,內(nèi)阻很。;單刀單  擲開關S一個,導線若干.
(1)請利用上述所有器材,設計出合理的、便于多次測量的實驗電路圖,并保證各電表的示數(shù)超過其量程的$\frac{1}{3}$,將電路圖畫在題中的虛線框中.
(2)在所測量的數(shù)據(jù)中選一組,用測量量和已知量來計算A1表的內(nèi)阻,表達式為Rg=$\frac{{{I}_{2}(R}_{1}+r)}{{I}_{1}}$,表達式中各符號表示的意義是I2表示A2表的示數(shù),I1表示A1表的示數(shù),r表示A2表內(nèi)阻,R1表示定值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