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2.某物理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底座、帶有標尺的豎直桿、光電門1和2組成的光電計時器,小球釋放器(可使小球無初速度釋放)、網兜.實驗時光電計時器可分別顯示小球通過光電門所用時間t1、t2,兩光電門間的距離x可從豎直桿上讀出.已知小球直徑為D,質量為m.
(1)以下操作合理的是AC
A.小球的直徑D應盡可能選小的
B.光電門1必須靠近小球釋放器
C.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兩個光電門的間距x應該適當?shù)拇笠恍?br />D.使用相同直徑的小鋼球和塑料球,在實驗誤差上沒有區(qū)別
(2)在每次實驗中,若表達式mgx=$\frac{1}{2}m(\frac{{D}^{2}}{{{t}_{2}}^{2}}-\frac{{D}^{2}}{{{t}_{1}}^{2}})$(用mg、t1、t2、D、x表示)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成立,則機械能守恒定律成立.

分析 (1)根據實驗的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確定合理的操作步驟.
(2)根據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求出小球通過光電門的速度,從而得出動能的增加量,根據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從而得出機械能守恒的表達式.

解答 解:(1)A、實驗中通過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得出小球通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小球直徑取得越小,測量的誤差越小,故A正確.
B、為了減小實驗的誤差,兩個光電門的間距適當大一些,但是光電門1不一定需要靠近小球釋放器,故B錯誤,C正確.
D、實驗中,為了減小阻力,小球選擇質量大一些,體積小一些的,故D錯誤.
故選:AC.
(2)小球通過兩個光電門的瞬時速度分別為${v}_{1}=\frac{D}{{t}_{1}}$,${v}_{2}=\frac{D}{{t}_{2}}$,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為mgx,動能的增加量為$\frac{1}{2}m{{v}_{2}}^{2}-\frac{1}{2}m{{v}_{1}}^{2}$=$\frac{1}{2}m(\frac{{D}^{2}}{{{t}_{2}}^{2}}-\frac{{D}^{2}}{{{t}_{1}}^{2}})$.
所以當mgx=$\frac{1}{2}m(\frac{{D}^{2}}{{{t}_{2}}^{2}}-\frac{{D}^{2}}{{{t}_{1}}^{2}})$時,機械能守恒.
故答案為:(1)AC,(2)mgx=$\frac{1}{2}m(\frac{{D}^{2}}{{{t}_{2}}^{2}}-\frac{{D}^{2}}{{{t}_{1}}^{2}})$.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實驗的原理,知道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D越小,平均速度表示瞬時速度誤差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A、B兩滑塊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兩輕桿等長,桿與滑塊、桿與桿間均用光滑鉸鏈連接,在兩桿鉸合處懸掛一質量為m的重物C,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設桿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m一定時,θ越小,滑塊對地面的壓力越大
B.當m一定時,θ越大,輕桿受力越小
C.當θ一定時,M越大,滑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越大
D.當θ一定時,M越小,可懸掛重物C的質量m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O為波源且t=0開始沿y軸正方向起振,如圖所示是t=0.3s時刻x=0至2m范圍內的波形圖,x=2m右側的波形未畫出.該時刻x=1m處的質點第二次到達波峰,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這列波的周期為0.3s,振幅為15cm
B.這列波的波長為4m,波速為20m/s
C.t=0.3s末,x=4m處的質點速度沿y軸正方向
D.t=3s末,x=40m處的質點沿x軸正方向前進了5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為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小明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將一長為L的氣墊導軌如圖甲所示固定在一平臺上,將一寬度為b的遮光條固定在小車上,經測量可知遮光條和小車的總質量為M,氣墊導軌的頂端到平臺的高度為h,將一質量為m的鉤碼通過質量不計的細線與小車相連,并跨過圖甲中的摩擦不計的定滑輪,將一光電門固定在氣墊導軌上,光電門到氣墊導軌頂端的距離為x.將小車由氣墊導軌的頂端靜止釋放,小車沿氣墊下滑,經測量遮光條的擋光時間為t,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過程中小車和鉤碼的重力勢能減少了$(\frac{h}{L}M-m)gx$,小車和鉤碼的動能增加了$\frac{1}{2}(M+m)\frac{^{2}}{{t}^{2}}$,如果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則$\frac{1}{{t}^{2}}$關于x的表達式為$\frac{1}{t^2}=\frac{2(hM-Lm)g}{{(M+m)L{b^2}}}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一根張緊的水平彈性長繩上的a、b兩點,相距14m,b點在a點的右方,如圖所示,當一列簡諧橫波沿此長繩向右傳播時,若a點的位移達到正向最大時,b點的位移恰好為零,且向下運動,經過1s后,a點的位移為零,且向上運動,求這簡諧橫波的波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評估交流等.一組同學研究“運動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與運動速度關系”的探究過程如下:

A.有同學認為:運動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可能與其運動速度有關.
B.他們計劃利用一些“小紙杯”作為研究對象,用超聲測距儀等儀器測量“小紙杯”在空中直線下落時的下落距離、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以驗證假設.
時間(s)下落距離(m)
0.00.000
0.40.036
0.80.469
1.20.957
1.61.447
2.0X
C.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同學們首先測量了單只“小紙杯”在空中下落過程中不同時刻的下落距離,將數(shù)據填入如表中,圖 (a)是對應的位移-時間圖線.然后將不同數(shù)量的“小紙杯”疊放在一起從空中下落,分別測出它們的速度-時間圖線,如圖(b)中圖線1、2、3、4、5所示.
D.同學們對實驗數(shù)據進行分析、歸納后,證實了他們的假設.回答下列提問:
(1)與上述過程中A、C步驟相應的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做出假設、搜集證據.
(2)圖 (a)中的AB段反映了運動物體在做勻速運動,表中X處的值為1.937.
(3)圖 (b)中各條圖線具有共同特點,“小紙杯”在下落的開始階段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最后“小紙杯”做勻速運動.
(4)比較圖 (b)中的圖線1和5,指出在1.0-1.5s時間段內,速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差異:圖線1反映速度不隨時間變化,圖線5反映速度隨時間繼續(xù)增大(或圖線1反映紙杯做勻速運動,圖線5反映紙杯依然在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S后,由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的移動,使安培表示數(shù)減小,由此可判斷( 。
A.P向a點滑動,電壓表示數(shù)變小B.P向a點滑動,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C.P向b點滑動,電壓表示數(shù)變小D.P向b點滑動,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某興趣小組要測量木塊與較粗糙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他們先將粗糙木板水平固定,再用另一較光滑的板做成斜面,傾斜板與水平板間由一小段光滑曲面連接,保證木塊在兩板間通過時速度大小不變.
①使木塊從高h處由靜止滑下,在水平板上滑行x后停止運動,改變h大小,進行多次實驗,以h為橫坐標、x為縱坐標,從理論上(忽略木塊與傾斜板間的摩擦)得到的圖象應為過坐標原點的一條直線;
②如果考慮到木塊與傾斜板之間的摩擦,在改變h時他們采取的辦法是:每次改變傾斜板的傾角,讓木塊每次由靜止開始下滑的位置在一條豎直線上,對應的底邊長度為L,如圖1所示.將每次實驗得到的h、x相關數(shù)據繪制出的x-h圖象如圖2所示,圖線的延長線與兩坐標軸的交點坐標分別為(a,0)和(0,-b),則木塊與傾斜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frac{a}{L}$,木塊與水平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fra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從v增加到3v時經過的位移是x,則它的速度從3v增加到5v時所發(fā)生的位移是( 。
A.$\frac{3}{2}$xB.$\frac{5}{2}$xC.xD.2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