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航空技術的發(fā)展,飛機的性能越來越好,起飛的跑道要求也是越來越短,有
的還可以垂直起降。為了研究在失重情況下的實驗,飛行員將飛機開到高空后,讓其自由
下落,模擬一種無“重力”(完全失重狀態(tài))的環(huán)境,以供研究人員進行科學實驗。每次升
降過程可以獲得持續(xù)30秒之久的“零重力”狀態(tài),以便研究人員進行不受重力影響的實驗,
而研究人員站在飛機的水平底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支持力為重力的2.5倍的超重狀態(tài)。為
安全起見,實驗時飛機不得低于800米。求飛機的飛行高度至少為多少米?
 
8300m 
自由下落過程h1=m          
m/s                                  
最大可承受2.5倍重力的超重,N=2.5mg,設減速下降的加速度a2,
,                
飛機減速到零所用時間: s              
下落高度m (或用h2=v12/2a2計算等均可)
所以飛機的高度至少為H=h1+h2+800="4500+3000+800=8300m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小華在電梯內(nèi)站在臺秤上,電梯靜止時,小華觀察到臺秤指在45刻度上,某時刻小華看到臺秤指在35刻度處,則關于這一時刻電梯的運動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電梯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速度方向一定向下
B.電梯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速度方向可能向上
C.電梯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速度方向可能向下
D.電梯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速度方向一定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3-7-6所示,質(zhì)量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輕質(zhì)彈簧的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小球上下振動時,框架始終沒有跳起地面.當框架對地面壓力為零的瞬間,小球加速度的大小為(   )

圖3-7-6
A.gB.
C.0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3-7-4所示,在以加速度a勻加速上升的電梯里,一枚螺絲釘從電梯頂壁脫落,已知電梯內(nèi)部的凈高度為H,求螺絲釘落到電梯底面的時間.

圖3-7-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升降機以0.5m/s2的加速度勻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機里的人質(zhì)量是50 kg,
(1)人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是多大?
(2)若此時人站在升降機里的測力計上,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多大? 人處于超重,還是失重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右圖所示,電梯與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站在電梯上,人和電梯從靜止開始以相同的加速度勻加速上升,到達一定高度后再勻速上升.若以FN表示水平梯板對人的支持力,G為人受到的重力,F(xiàn)f為梯板對人的靜摩擦力,下面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在加速過程中,F(xiàn)f水平向右,F(xiàn)N>G
B.在加速過程中,F(xiàn)f沿斜面向上,F(xiàn)N=G
C.在勻速過程中,F(xiàn)f=0,FN=G
D.在勻速過程中,F(xiàn)f=0,F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超重就是物體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體受的重力減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體一點重力都不受了
D.不論超重或失重甚至完全失重,物體所受重力是不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5分)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AB與豎直面內(nèi)的半圓形導軌在B點平滑相接,導軌半徑為R.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將彈簧壓縮至A點后由靜止釋放,在彈力作用下物體獲得某一向右速度后脫離彈簧,脫離彈簧后當它經(jīng)過B點進入導軌瞬間對導軌的壓力為其重力的9倍,之后向上運動完成半個圓周運動恰好到達C點.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試求:

(1)彈簧開始時的彈性勢能;
(2)物體從B點運動至C點克服阻力做的功;
(3)物體離開C點后落回水平面時速度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箱式電梯里的臺秤秤盤上放著一物體,在電梯運動過程中,某人在不同時刻拍了甲、乙和丙三張照片,如圖所示,乙圖為電梯勻速運動的照片。從這三張照片可判定(  )
A.拍攝甲照片時,電梯一定處于加速下降狀態(tài)
B.拍攝丙照片時,電梯一定處于減速上升狀態(tài)
C.拍攝丙照片時,電梯可能處于加速上升狀態(tài)
D.拍攝甲照片時,電梯可能處于減速下降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