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玩具小車在平直路上運動的位移-時間(x-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第15s末汽車距出發(fā)點的位移為20mB.前10s內汽車的速度為3m/s
C.前10s內汽車的加速度為3m/s2D.前25s內汽車做單方向直線運動

分析 解決本題要注意利用位移時間圖象的特點:從圖象上直接可以知道某一時刻物體的位置,圖象的斜率代表物體的速度,速度的正負代表運動的方向.

解答 解:A、根據(jù)位移時間圖象可知t=15s時,物體的位移為30m.故A錯誤.
B、圖象的斜率代表物體的速度,則前10s內汽車的速度為V1=$\frac{30}{10}$=3m/s,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汽車的加速度為0,故B正確,C錯誤.
D、由于前10s內汽車的速度為V1═3m/s,t=15s后物體速度為V2=$\frac{20-30}{25-15}$=-1m/s,負號表明汽車開始沿x負方向運動.所以前25s內汽車不是單向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解決圖象類題目要注意看縱坐標,分清是速度圖象還是位移圖象,這是解題的關鍵和基礎.位移圖象的斜率代表物體運動的速度,而速度圖象的斜率代表物體的加速度.速度圖象拐點代表物體的速度減小,位移圖象的拐點代表物體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ab是水平面上一個圓的直徑,在ab的正上方有一根通電導線ef,且ef平行于ab,當ef豎直向上平移時,穿過這個圓面的磁通量將(  )
A.逐漸變大B.逐漸變小
C.始終為零D.不為零,但始終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所示,真空中帶電量為Q的等量異種點電荷放置在A、B兩點,O是AB連線的中點,OP垂直于AB,P到正電荷的連線與AB成θ角,O到正點電荷的距離為d,則P點場強為$\frac{{2kQ{{cos}^3}θ}}{d^2}$,O點場強為$\frac{2kQ}{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是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小球1和2,且小球1的質量大于小球2的質量.
(1)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如下(請?zhí)羁眨?br />①安裝好實驗裝置,調節(jié)斜槽使其末端出口處在水平方向方向上,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②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都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③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B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④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2)在上述實驗中,
①P點是第2步中小球1的落點的平均位置;N點是實驗中第3步中小球2落點的平均位置.
②如果小球1和2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請寫出本實驗要驗證的表達式m1•$\overline{OP}$=m1•$\overline{OM}$+m2•$\overline{ON}$,.
③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量是否有關?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在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①
①使斜槽末端的切線保持水平
②每次使小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
③鋼球與斜槽間必須是光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打點計時器是利用交流(填交流或直流)電源進行計時的儀器,若電源頻率為50HZ則它們每隔0.02秒打一個點,其中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電壓為4-6伏,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所用電壓為220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所示,地球繞OO′軸自轉,則下列正確的是( 。
A.A、B兩點的角速度相等B.A、B兩點線速度相等
C.A、B兩點的轉動半徑相同D.A、B兩點的轉動周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1為“用DIS(位移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小車總的質量不變.平衡摩擦力后,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的合外力F,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a.
(2)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2所示).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某同學在做測定木板與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A:木板固定,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如圖(a)所示.
方案B:木塊固定,用手拉動木板,如圖(b)所示.除了實驗必需的彈簧秤、木板、木塊、細線外,該同學還準備了質量為200g的配重若干個.(g=10m/s2
①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是方案B,原因是B方案中拉物體不需要一定保持勻速;
②該同學在木塊上加放配重,改變木塊對木板的正壓力.記錄了5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則可測出木板與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5
實驗次數(shù)12345
配重(個數(shù))01234
彈簧秤讀數(shù)/N0.501.001.501.802.50
木塊重/N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