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圖所示,物體在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拉力F作用,沿斜面向下運動,已知拉力F大小恰好等于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則物體在運動過程中,( 。
A.作勻速運動B.作勻加速運動C.機械能增大D.機械能減小

分析 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從而明確物體的運動情況;
知道機械能守恒的條件,對物體正確受力分析、熟練應(yīng)用機械能守恒條件,即可正確解題.

解答 解:A、B、物體受到重力、彈力、滑動摩擦力與拉力作用,由拉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物體受到的合力等于物體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方向,故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故A錯誤,B正確;
C、D、拉力與摩擦力相等,它們所做的總功為零,支持力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體的機械能守恒,故CD錯誤;
故選:B

點評 對物體受力分析,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除重力與彈力之外,其它力不做功或所做的總功為零,則物體的機械能守恒.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所示,交流發(fā)電機的矩形線圈邊長ab=cd=0.4m,ad=bc=0.2m,線圈匝數(shù)N=100匝,電阻r=1Ω,線圈在磁感應(yīng)強度B=0.2T的勻強磁場中繞垂直于磁場的軸以ω=100π rad/s的角速度勻速轉(zhuǎn)動,外接電阻R=9Ω,求:
(1)線圈轉(zhuǎn)動時感應(yīng)電動勢的最大值;
(2)電壓表的示數(shù)(計算結(jié)果可用π和根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可以采用如圖所示的甲或乙方案來進行.
(1)比較這兩種方案,甲(填“甲”或“乙”)方案好些.
(2)在利用自由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實驗得到的兩條紙帶如圖所示,應(yīng)選甲紙帶好.(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一個質(zhì)點受多個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撤去其中一個恒力,其它力保持不變,則質(zhì)點的運動一定是( 。
A.直線運動B.曲線運動C.勻速運動D.勻變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汽車由靜止出發(fā)做勻加速直線運動6秒后速度為24m/s,接著做勻速運動4秒,然后剎車改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6m/s2,求:
(1)汽車啟動車后的加速度a;
(2)汽車第15秒末的速度v1;
(3)在如圖中畫出汽車運動的速度-時間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xué)的實驗情況如圖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xì)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xì)繩.
(1)本實驗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驟可以減小實驗誤差BD.
A.兩個分力F1、F2間的夾角盡量小些
B.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要適當(dāng)大些
C.拉橡皮筋的細(xì)繩要稍短一些
D.實驗中,彈簧秤必須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2)本實驗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但若將細(xì)繩也換成橡皮筋,則實驗結(jié)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答:不變化(選填“變化”或“不變化”).
(3)為了完成實驗,在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彈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時,必須記錄的有ACD.
A.兩細(xì)繩的方向 B.橡皮筋的原長
C.兩彈簧秤的示數(shù) D.結(jié)點O的位置
(4)若保持結(jié)點O的位置及OB繩方向不變,而將OC順時針緩慢轉(zhuǎn)動一小角度,其他操作均正確,則BC.
A.彈簧秤甲的示數(shù)不變    
B.彈簧秤甲的示數(shù)一直減小
C.彈簧秤乙的示數(shù)可能增大
D.彈簧秤乙的示數(shù)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下列說法中與人們的日常習(xí)慣相吻合的是( 。
A.測量三樓樓道內(nèi)日光燈的高度,選擇三樓地板為參考系
B.測量井的深度,以井底為參考系,井“深”為0米
C.分析卡車的運動時,以卡車司機為參考系,卡車總是靜止的
D.以路邊的房屋為參考系判斷自己是否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假設(shè)飛機在南京祿口機場降落后在跑道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最后停在4號停機坪上.下列能反映其運動的v-t圖象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如圖所示是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在0~5s的位移-時間圖象,求:
(1)前3s的平均速度;
(2)全程的平均速度;
(3)最后1s的速度.
(4)全程的平均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