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如圖所示,質量均可忽略的輕繩與輕桿,A端用鉸鏈固定,滑輪在A點正上方(滑輪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計),B端吊一重物.現將繩的一端拴在桿的B端,用拉力F將B端緩慢上拉,在AB桿達到豎直前( 。
A.繩子拉力增大B.AB桿受力減小C.AB桿受力增大D.繩子拉力減小

分析 以B點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受力情況,作出受力圖,利用三角形相似法,得出各力與三角形ABO三邊邊長的關系,再分析其變化.

解答 解:以B點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重物的拉力T(等于重物的重力G)、輕桿的支持力N和繩子的拉力F,作出力圖如圖:

由平衡條件得知,N和F的合力與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據三角形相似可得:
$\frac{N}{AB}=\frac{F}{BO}=\frac{T}{AO}$
又T=G,解得:
N=$\frac{AB}{AO}$•G,F=$\frac{BO}{AO}$•G;
使∠BAO緩慢變小時,AB、AO保持不變,BO變小,則N保持不變,F變。蔇正確,ABC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涉及非直角三角形的力平衡問題,采用三角形相似,得到力與三角形邊長的關系,再分析力的變化,是常用的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一物體在光滑斜面上由靜止從斜面頂端勻加速下滑,斜面足夠長,當下滑距離為L時,物體速度為v,那么當速度為2v時,物體沿斜面下滑的總距離是( 。
A.2LB.3LC.4LD.6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是E,內電阻是r,R1、R2為定值電阻,當滑動變阻器R3的滑動頭向左移動時(  )
A.電阻R1的功率增大B.電阻R2的功率增大
C.電源的總功率增大D.電源的效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型號的艦載飛機在航空母艦的跑道上加速時,發(fā)動機產生的最大加速度為a=5m/s2,所需的起飛速度為v=60m/s,跑道長x=200m.
(1)通過計算判斷,飛機能否靠自身發(fā)動機從靜止的航空母艦上起飛?
(2)航空母艦裝有彈射裝置,為了使艦載飛機正常起飛,需要借助彈射系統獲得的最小初速度為多大?
(3)若航空母艦的彈射裝置因故障無法啟用,可利用航空母艦定速巡航使艦載機獲得一定的初速.則航空母艦至少應以多大速度巡航才能使艦載機正常起飛?(不考慮海上風速的影響,結果請保留根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單擺的擺長為L,擺球的質量為m,振動的周期為4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擺球的質量m減為$\frac{m}{2}$時,振動周期變?yōu)?s
B.當擺長L減為$\frac{L}{2}$時,振動周期變?yōu)?s
C.當重力加速度減為$\frac{g}{4}$時,振動周期變?yōu)?s
D.當單擺的振幅減小為原來的$\frac{1}{2}$時,振動周期變?yōu)?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關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通過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物體沿直線運動時,路程就是位移
C.質點的位移是標量,而路程是矢量
D.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電場線和磁感線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場線和磁感線都是電場或磁場中實際存在的線
B.磁場中兩條磁感線一定不相交,但在復雜電場中的電場線是可以相交的
C.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定是通過磁場來發(fā)生的
D.電場線越密的地方,同一試探電荷所受的電場力越大;磁感線分布較密的地方,同一試探電荷所受的磁場力也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 mA和 mB的兩小球用輕繩連接在一起,并用細線懸掛在天花板上,兩小球恰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細線與豎直方向間夾角分別為 θ1與 θ2( θ1>θ2).現將A、B間輕繩剪斷,則兩小球開始擺動,最大速度分別為 vA和 vB,最大動能分別為 EkA和 EkB,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A一定小于 mB
B.輕繩剪斷時加速度之比為tan θ1:tan θ2
C.vA一定大于 vB
D.EkA一定大于 Ek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于豎直上拋運動的上升過程和下落過程(起點和終點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上升過程所需的時間與下降過程所需的時間相同
B.物體上升的初速度與下降回到出發(fā)點的末速度相同
C.兩次經過空中同一點的速度相同
D.物體上升過程所需的時間比下降過程所需的時間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