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49082  49090  49096  49100  49106  49108  49112  49118  49120  49126  49132  49136  49138  49142  49148  49150  49156  49160  49162  49166  49168  49172  49174  49176  49177  49178  49180  49181  49182  49184  49186  49190  49192  49196  49198  49202  49208  49210  49216  49220  49222  49226  49232  49238  49240  49246  49250  49252  49258  49262  49268  49276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

能引起人的視覺的光的最小強度是每秒鐘單位面積上獲得n個光子的能量,一點光源以功率P向外發(fā)出波長λ的單色光.以h表示普朗克恒量,c表示光速,則 :   (    )

  A.光源每秒鐘發(fā)出Pλ/hc個光子   C.當人距光源以外就看不到光源

  B.光源每秒鐘發(fā)出hc/Pλ光子     D.當人距光源以外就看不到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放射性同位素的樣品經(jīng)過6小時后還剩下沒有衰變,則它的半衰期是2小時

   B、已經(jīng)氫原子的能級公式是,能輻射10.8eV的光子從n=2的能級躍遷到基態(tài)

   C、+(  )+ν,括號中的粒子是正電子

   D、+,此方程是核聚變反應(yīng)方程,目前被廣泛應(yīng)用于核電站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不可見光照射金屬不一定比用可見光照射同種金屬產(chǎn)生的光電子的初動能要大

B.核力是強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xiàn),任意兩個核子之間都存在核力作用

C.β衰變說明了β粒子(電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D.發(fā)現(xiàn)中子的核反應(yīng)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質(zhì)量與原子序數(shù)Z的關(guān)系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D和E結(jié)合成F,結(jié)合過程一定會吸收核能

 B、如D和E結(jié)合成F,結(jié)合過程一定會釋放核能

 C、如A分裂成B和C,分裂過程一定會吸收核能

 D、如A分裂成B和C,分裂過程一定會釋放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動能相同的A、B兩球,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且mAm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運動,當兩球相碰后,其中一球停止運動,則可判定: (     )

A.碰撞前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

B.碰撞前A球的動量大于B球的動量         

C.碰撞后A球的動量變化大于B球的動量變化 

D.碰撞后A球的速度為零,B球朝反方向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0分).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的定義為 ,其中V10和V20分別是碰撞前兩物體的速度,v1和v2分別是碰撞后兩物體的速度。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e=1.非彈性碰撞的e<1,某同學借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驗證彈性碰撞的恢復系數(shù)是否為1,實驗中使用半徑相等的鋼質(zhì)小球1和2,(他們之間的碰撞可近似視為彈性碰撞),且小球1的質(zhì)量大于小球2的質(zhì)量.

實驗步驟如下:

安裝實驗裝置,做好測量前的準備,并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 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jié)L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 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C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jié)L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第一步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 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

在上述實驗中,

(1)P點是                                                 的平均位置.

M點是                                                   的平均位置.

N點是                                                   的平均位置.

(2)寫出用測量量表示的的恢復系數(shù)的表達式                            

(3)三個落地點距O點的距離OM、OP、ON與實驗所用的小球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8分)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實驗中,將4mL的純油酸溶液滴入20L無水酒精溶液中充分混合.注射器中1mL的上述混合溶液可分50滴均勻滴出,將其中的1滴滴入盛水的淺盤里,待水面穩(wěn)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輪廓,隨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其形狀如圖所示,坐標紙上

正方形小方格的邊長為10mm.試解

答下列問題,結(jié)果均取一位有效數(shù)字。

(1)油酸膜的面積約是____________m2

(2)油酸分子的直徑為____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2分)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原子核X,進行α衰變后變成質(zhì)量為M的原子核Y。被放出的α粒子垂直進入磁感應(yīng)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時,測得它做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已知α粒子的質(zhì)量為m,基元電荷電量為e。假如衰變釋放的能量全部轉(zhuǎn)化為Y核和α粒子的動能。求:衰變前的原子核X的質(zhì)量M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2分)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平板車P高h,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Q的大小不計,位于平板車的左端,系統(tǒng)原來靜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一不可伸長的輕質(zhì)細繩長為R,一端懸于Q正上方高為R處,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也為m的小球(大小不計).今將小球拉至懸線與豎直位置成60°角,由靜止釋放,小球到達最低點時與Q的碰撞時間極短,且無能量損失,已知Q離開平板車時速度大小是平板車速度的兩倍,Q與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Mm=4:1,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小物塊Q離開平板車時速度為多大?

    (2)平板車P的長度為多少?

    (3)小物塊Q落地時距小球的水平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2分)如圖,足夠長的水平傳送帶始終以大小為v=3m/s的速度向左運動,傳送帶上有一質(zhì)量為M=2kg的小木盒A,A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3,開始時,A與傳送帶之間保持相對靜止。先后相隔△t=3s有兩個光滑的質(zhì)量為m=1kg的小球B自傳送帶的左端出發(fā),以v0=15m/s的速度在傳送帶上向右運動。第1個球與木盒相遇后,球立即進入盒中與盒保持相對靜止,第2個球出發(fā)后歷時△t1s而與木盒相遇。求(取g=10m/s2

(1)第1個球與木盒相遇后瞬間,兩者共同運動的速度多大?

(2)第1個球出發(fā)后經(jīng)過多長時間與木盒相遇?

(3)自木盒與第1個球相遇至與第2個球相遇的過程中,由于木盒與傳送帶間的摩擦而產(chǎn)生的熱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