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一中2008/2009學(xué)年度(下)高一期中考試

語  文  試  卷

                                    命題教師夏玲萍

(全卷共120分)

第Ⅰ卷   閱讀題(60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9分)

二、詩歌鑒賞(每小題4分,共8分)

4. 請結(jié)合全詩,說說作者寫“露”“月”“泉”“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試題詳情

5. 作者寫“泉響”“鳥喧”采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

試題詳情

三、名句名篇。(共11分)

四、文言文閱讀(共18分)

二、詩歌鑒賞(每小題4分,共8分)

4.                                                                  

                                                                     

試題詳情

5.                                                                    

(1)                                  (2)                               

(3)                                  (4)                               

(5)                                      

(6)              ,           ,             ?                          ,             ,                     。                     ,              ,                    ,               ;                    ,              ;                      ,                   ,                ,            ?                              。

試題詳情

四、文言文翻譯。(每小題4分,共12分)

11.(3分)(1):                                                           

                                                                             

(3分)(2):                                                                        

試題詳情

12.(4分)                                                                  

                                                                             

六、語言運(yùn)用題。

試題詳情

15.(4分)                                                                  

                                                                              _

                                                                             __                                                                

七、作文。(50分)要求必須寫在作文紙上。

 

 

 

 

 

 

 

 

試題詳情

一、選擇題

1

2

3

7

8

10

13

14

B

C

D

D

B

A

C

D

D

1.答案:B。  解析:“通過控制電流強(qiáng)弱調(diào)整離子的數(shù)量,可以有效地改變它的伸縮性”見第三段。A、C、D三項(xiàng)都與原文不符。

2.答案:C。   解析:A項(xiàng),“通過改變復(fù)合體的形狀也可以產(chǎn)生電”,根據(jù)原文產(chǎn)生的是電而不是靜電。B項(xiàng),無中生有。D項(xiàng),無中生有。

3.答案:D。 解析:“可以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條件下”的提法是錯誤的。

4、詩人用“繁露”墜地、石泉“逾響”、天上“寒月”和空山深澗鳥鳴,極寫居處四周靜謐的氣氛,這種以鬧寫靜,動靜相襯的手法,生動地勾畫了幽深寂靜的月夜景色,營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

5、以動寫靜,以鬧寫靜,動靜相襯的手法。                                 

6、(1)以手撫膺坐長嘆(2)一去紫臺連朔漠(3)千呼萬喚始出來。(4)鍥而舍之

(5)則知明而行無過矣(6)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藉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7.D(D中“全”應(yīng)為成全,)

8.B(B中“有著不能忍耐的脾氣”錯,從文中材料可知,橋上那位老人用傲慢無禮的態(tài)度狠狠教訓(xùn)張良,是希望他能夠忍住小小的憤怒而成就大業(yè)。因此盡管這一選項(xiàng)中其他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是正確的,但從整體來看,這個選項(xiàng)無疑不符合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而題干中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項(xiàng),A、C、D三項(xiàng)對文意的概括分析沒有錯誤,答案正應(yīng)是B)

9.(1) 古代被稱為豪杰的人,必定有出眾的志節(jié)。一般人有時在生活中會碰上看來不能忍受的事情,一個普通人被侮辱,一定會奮起反擊,這不能算是勇敢。(2)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jì)。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yàn)槟瓿刹缓!边@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3)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yuǎn)了,尚且還要拜師求學(xué);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yuǎn)了,卻以向老師學(xué)習(xí)為羞恥。

10、選AC。A項(xiàng)“讓她親自把自己送回家鄉(xiāng)”錯。C項(xiàng)說賈母從來沒有看望,賈府上下也沒有一個人來過問錯。

11、(1)焚帕:帕子上的詩是黛玉心曲的自然流露,表達(dá)的是她孤獨(dú)寂寞的情懷和對愛情的向往。她的狠命撕帕、焚帕,表達(dá)了她內(nèi)心極端的痛苦、對寶玉的深深的埋怨和對愛情的徹底絕望。

(2)焚詩稿:和焚帕不同,黛玉在焚稿時猶豫了一下,因?yàn)樵姼迨撬诖笥^園曾經(jīng)的快樂生活的見證和記錄,她不忍心把美好的記憶也付之一炬,表達(dá)了她對美好生活的留戀。但最后還是毅然把詩稿撂在火上,表達(dá)了她對往事的決絕之心。

12、首先表達(dá)了黛玉對寶玉的深深的愛,也表達(dá)了對寶玉背叛愛情的怨憤。這句話言有盡而意無窮,發(fā)人深思,感人至深。

13、D。解析:A項(xiàng),語意不合,“耳提面命”形容長輩教導(dǎo)熱心懇切。 B項(xiàng),安土重遷:安于本鄉(xiāng),不愿輕易遷居。用在此處正好表達(dá)反了意思。C項(xiàng),間不容發(fā):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fā)。比喻與災(zāi)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diǎn)。 D項(xiàng)“另起爐灶”比喻重新做起,也比喻另立門戶或另搞一套。

14、D.解析:A項(xiàng)主語殘缺,刪去“通過”。B項(xiàng)主賓搭配不當(dāng),“中國”與“一年”不搭配,可將“的中國”刪掉。C項(xiàng)語序顛倒,應(yīng)為“位于……的‘大津巴布韋遺址’給中國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參考答案: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边@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xiàn)。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是他臨終的遺囑,也是他作為一位愛國詩人終生追求的夢想。

附古文翻譯:古代被稱為豪杰的人,必定有出眾的志節(jié)。一般人有時在生活中會碰上看來不能忍受的事情,一個普通人被侮辱,一定會奮起反擊,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種大勇的人,能面臨突然而來的意外事件不慌亂,無緣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惱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這是因?yàn)樗闹械谋ж?fù)遠(yuǎn)大,志向高遠(yuǎn)。

有一老者在橋上與子房相遇并贈一冊兵書,說起來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又怎么知道不是秦代隱居的高人有意出來考驗(yàn)他呢? 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世俗之人不能理解,認(rèn)為神怪,那就錯了。況且老人的用意并不只限于授給張良那本兵書。在韓國已經(jīng)滅亡,秦國正強(qiáng)大的時候,用很殘酷的刑罰對待天下士人,無辜被斬殺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即使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武之士,也沒有再施展本領(lǐng)的機(jī)會了。像秦始皇那樣施行嚴(yán)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其鋒芒的確勢不可當(dāng),但是等到他疲憊的時候卻有機(jī)可乘。張子房卻不能忍耐一時的激憤,想憑借個人力量一擊成功發(fā)泄心中怒氣。張良雖然僥幸沒死,但實(shí)際上生死之間連一根頭發(fā)也容不下,真是太危險(xiǎn)了!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里的。為什么呢?因?yàn)樗麄兊纳鼘氋F,死在盜賊手里太不值得。張良有超越世人的才能,不采用伊尹、太公安邦定國的謀劃,卻采用荊軻、聶政行刺的辦法,企圖在僥幸中保存性命。這正是橋上老人深為他惋惜的。所以老人用傲慢無禮的態(tài)度狠狠教訓(xùn)他一次,他如果能經(jīng)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業(yè)。所以到最后,老人說:“這年輕人是可調(diào)教的!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袒露上體,牽著羊去迎接。莊王說:“鄭國的國君能夠向別人低頭,一定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于是放棄對鄭國的進(jìn)攻。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被迫帶著臣妾到吳國去做人質(zhì),三年當(dāng)中沒表現(xiàn)出厭倦不滿之意。心中埋藏著報(bào)仇的大志,卻不肯向人低頭,這是普通人的剛強(qiáng)。橋上那位老人認(rèn)為張良才能有余,擔(dān)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傷那種年輕人的銳氣,使他忍住小小的憤怒而成就大業(yè)。為什么呢?老人和張良從來不相識,只是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指使他做奴仆做的事,張良卻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點(diǎn)也沒有驚詫憤怒的情緒,這種涵養(yǎng)自然是秦始皇所不能驚擾的,楚霸王也不能激怒的。

反觀漢高祖的勝利和楚霸王的失敗,原因就在于忍與不忍之間的差別。正因?yàn)轫?xiàng)羽不能忍,逢仗必打,雖然所向無敵,卻輕率地消耗了他的精銳兵力(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shí)力)。漢高祖卻能忍耐,保全他的全部實(shí)力,等待楚霸王消耗殆盡。這是張良的計(jì)策。當(dāng)韓信打敗齊王,想自立為王時,高祖發(fā)怒,都表現(xiàn)在言語和面色上。由此看來,高祖也有剛強(qiáng)而不能忍耐的脾氣,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的大業(yè)呢?

www.ks5u.com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