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072  435080  435086  435090  435096  435098  435102  435108  435110  435116  435122  435126  435128  435132  435138  435140  435146  435150  435152  435156  435158  435162  435164  435166  435167  435168  435170  435171  435172  435174  435176  435180  435182  435186  435188  435192  435198  435200  435206  435210  435212  435216  435222  435228  435230  435236  435240  435242  435248  435252  435258  435266  447090 

42. 史學界一般認為,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地主階級抵抗派、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新文化運動中的激進民主主義者的觀點,在中國近代以來的不同歷史階段中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請回答: ⑴.據(jù)他們的作用和影響說明各派的觀點在中國近代不同的歷史階段中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 ⑵.簡要概括這一系列思想的變化給后人的深刻啟示。 ⑴.各派觀點作用影響代表的社會進步方向:   ①.地主階級抵抗派:使中國人開始認識到清朝軍事裝備的落后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威脅;   ②.洋務派:在19世紀中期推進了洋務運動,客觀上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③.維新派:在19世紀末起到了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   ④.革命派: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惡,宣傳了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合理性,為辛亥革命作了輿論準備;   ⑤.激進派: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為五四運動作了思想準備,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⑵.歷史啟示: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探索求強救國的歷史;先進的思想反映了社會發(fā)展的主流,又起了推動社會前進的作用;

試題詳情

41.先進的中國人在學習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現(xiàn)出怎樣的階段特征?試用史實簡要說明,并對向西方學習加以評價。 ①.特征: ⑴.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以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為主要特點:   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始注意向西方學習;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的主張,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師夷長技以自強”; ⑵.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學習西方社會制度為主要特點:   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進一步發(fā)展,宣傳西方政治制度和變法主張,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實行民主共和,武昌起義后,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為之奮斗的目標; ⑶.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以宣傳資產階級文化為主要目標:   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大力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在社會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評價:   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反映了近代中國一些先進分子對救國道路的探索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愿望,這在當時是進步的;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件下,中國完全走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試題詳情

40.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反封建思想主張有哪些差異?與兩者相比,新文化運動中有哪些更進步的思想主張?根據(jù)當時的不同歷史條件,分別指出三者在反封建方面最明顯的不足。 ⑴.差異: 、.維新派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革命派直接用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革命斗爭的思想武器,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維新派主張維新變法,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但不觸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改變封建土地制度;  ③.維新派采用和平改良的方式,自上而下進行改革;革命派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 ⑵.新文化運動中,先進知識分子提出民主科學的口號,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抨擊;新文化運動后期先進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⑶.不足之處:   維新派缺乏反封建斗爭的勇氣,脫離人民群眾,沒有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沒有明確的反對帝國主義,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先進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存在絕對否定的偏向;

試題詳情

39.簡述中國近代前期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原因、影響。

產生:19世紀60、70年代。 ⑴.原因: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在外商企業(yè)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誘導下,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于近代企業(y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⑵.影響: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新的經濟因素,民族資產階級誕生,無產階級隊伍發(fā)展,早期維新思想出現(xiàn),有利于中國社會的進步;

初步發(fā)展:甲午戰(zhàn)爭后。 ⑴.原因:甲午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資本輸出,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⑵.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為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提供了經濟基礎,又是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社會基礎;

進一步發(fā)展:辛亥革命和一戰(zhàn)期間。 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為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掃除了一些障礙;一戰(zhàn)期間,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實業(yè)救國、民主共和思潮的推動;愛國心的驅使和利潤的刺激,促使民族資產階級投資于新式企業(yè); ⑵.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入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

試題詳情

38.概括指出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到五四運動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特點:

(1)    中國邊疆地區(qū)的上層分裂勢力獨立,進行分裂中國的活動,攫取新的侵略權益。如俄國策動外蒙古獨立;英國策動西藏獨立;

(2)    中國政局不穩(wěn),加緊侵略中國。如俄國強占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qū)、英國制造非法的中印東段邊界線,即“麥克馬洪線、日本侵占山東;

(3)    對中國反動勢力威脅利誘,獲取新的侵略權益:如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段祺瑞同意日本在山東駐軍等;

(4)    日本利用一戰(zhàn)有利時機,打破19世紀末以來形成的列強共同控制中國的局面,幾乎獨霸中國。

(5)    由以華治華到分而治之,形成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劃分勢力范圍。如扶植袁世凱;袁世凱死后,扶植各派軍閥;

試題詳情

37.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并制定了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但為什么中國還是出現(xiàn)了軍閥割據(jù)的局面?中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是如何解決軍閥割據(jù)的?古代軍閥割據(jù)與近代軍閥割據(jù)成因有何異同?如何才能根除軍閥割據(jù)?

原因: 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半封建社會分散的封建經濟,是軍閥割據(jù)的經濟基礎;半殖民地社會,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華政策,必然導致軍閥割據(jù); ⑵.孫中山制定的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帝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 ⑶.孫中山頒布了《臨時約法》確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但袁世凱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

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解決軍閥割據(jù)的方法:  用政治手段分散地方權力,削弱地方經濟實力,加強中央集權。但沒有消除軍閥割據(jù)的經濟基礎--自然經濟。

成因的異同: 相同之處:分散的封建經濟。 不同之處:近代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華政策。

根除: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根除封建經濟基礎,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試題詳情

35.辛亥革命后到五四運動前,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對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認識是逐步清醒的,其斗爭方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⑴.運用法律手段,限制袁世凱權力:1912年頒布《臨時約法》 ⑵.采用政黨政治手段,進行議會斗爭:1912年宋教仁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參加國會選舉;希望通過國會選舉,重組內閣,限制袁世凱權力; ⑶.進行武裝斗爭:為了阻止國民黨組織責任內閣,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決定鎮(zhèn)壓國民黨,革命黨人發(fā)動“二次革命”,進行武力討袁; ⑷.政治斗爭、軍事斗爭相結合:袁世凱鎮(zhèn)壓“二次革命”后,開始復辟帝制的活動,大量出賣國家主權,孫中山號召人民起來,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掀起護國運動; ⑸.重建政權:1917年段祺瑞再次執(zhí)政后,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倡導護法運動,南下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借助西南軍閥,與北京政權對峙; ⑹.尋找新的革命道路:護法運動失敗后,革命派認識到老一套革命辦法非改變不可,于是,開始尋找新的革命道路; 36.比較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相同點:   革命黨人為維護民主共和而發(fā)動;都采取了武裝斗爭的形式; 、.不同點:   ①.領導者:二次革命是黃興、李烈鈞領導的;護國運動是蔡鍔、李烈鈞領導的;護法運動是孫中山直接領導的;   ②.斗爭對象: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護法運動反對段祺瑞;   ③.斗爭結果:二次革命被鎮(zhèn)壓,護國運動取得成功,但也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護法運動因軍閥破壞而失敗;

試題詳情

34.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前,中國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是什么?圍繞這一焦點展開了哪些斗爭?斗爭的實質是什么?斗爭的結局說明了什么問題? ⑴.焦點: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的斗爭; ⑵.斗爭: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華民國,但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開始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 、.革命派頒布《臨時約法》限制袁世凱權力,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閣; 、.宋教仁組建國民黨并在國會選舉中獲勝,但被袁世凱刺殺; 、.革命派掀起二次革命,結果被袁世凱鎮(zhèn)壓,隨后袁世凱又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臨時約法》和內閣制,在思想文化上尊孔復古,在政治上復辟帝制;  ⑤.孫中山倡導護國運動反對復辟帝制,袁世凱復辟失; 、.張勛乘府院之爭再次復辟,革命派發(fā)動反復辟斗爭,張勛復辟再次失敗; 、.段祺瑞重掌政權后,拒絕恢復國會和約法,革命派進行護法運動,結果失; ⑶.實質: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斗爭; ⑷.說明:   ①.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一系列斗爭,雖然保住了民國的虛名,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說明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的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②.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人都將失敗;

試題詳情

33.簡述北洋軍閥統(tǒng)治前期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特點。 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化:中國政局混亂,社會動蕩,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實行以華治華,分而治之的侵華政策,扶植軍閥,形成新的劃分勢力范圍;北洋軍閥對內鎮(zhèn)壓、對外出賣國家主權; ⑵.中國歷史在曲折反復中發(fā)展:二次革命、兩次復辟、護國運動、護法運動,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進行激烈斗爭; ⑶.多種社會思潮更迭:民主共和、實業(yè)救國、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相繼成為社會思潮主流; ⑷.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為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經濟的階級的基礎;

試題詳情

32. 20世紀初,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為什么?為順應這一趨勢,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怎樣的努力?最終結果如何?你從中得到哪些認識? ⑴.趨勢:資產階級革命。 ⑵.原因:  ①.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國家加緊對中國侵略,干涉中國內政,控制清政府,經濟上加緊掠奪,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清政府腐朽反動本質日益暴露:相繼鎮(zhèn)壓維新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簽訂《辛丑條約》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兩大社會矛盾匯流;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扶植的清朝統(tǒng)治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 民族資本主義比較迅速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成長,為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提供了物質的和階級的基礎;  ④.反帝反封建成為革命和社會發(fā)展迫切需要和必然: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證明改良道路走不通;義和團運動遭鎮(zhèn)壓,表明農民階級難擔救國大任;資產階級革命成為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斗爭風起云涌; ⑶.努力: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  ①.組織革命團體,逐步發(fā)展為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廣泛傳播民主革命思想,逐步發(fā)展為三民主義; 、.積極開展武裝斗爭,最終贏得了武昌起義的勝利,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 ⑷.結果: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由于帝國主義的干涉、反動勢力的破壞,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 ⑸.認識: 、.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②.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都是中國革命的敵人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