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說明⑴⑵段中“大量”一詞在文中的作用。(3分)
14.解釋第⑵段和第⑷段中加點詞在文中所表達的意思。(2分)
①滅頂之災:
②可想而知:
13.根據(jù)⑵⑶⑷⑸段的大意,第①段中說的三個關鍵因素應該:(3分)
一是 ;
二是 ;
三是 。
⑵首先,南極冰蓋對于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茖W家們通過大量的觀測結(jié)果估計,結(jié)果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減少1%,南極冰蓋就會往外延伸
⑶另外,南極冰蓋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qū)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反射回去。再加上南極高原的空氣稀薄而干燥,灰塵極少,所以被冰層反射來的能量很難被空氣所吸收,因而白白地散射到太空中去,致使地球損失了相當一部分熱能。南極冰蓋覆蓋了南大洋很大一部分面積,這就大大地減少了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熱交換,因而嚴重地影響了地球上的氣候變化。
⑷更加重要的是,南極冰蓋季節(jié)性的脹縮又把上述的這種效應大大地放大了。我們知道,冰對來自太陽的能量的反射率大約是水的5~16倍。而在冬天,冰蓋的面積是夏天時的5倍,最大時覆蓋了整個南半球面積的8%,因此,南極冰蓋的存在和脹縮對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影響之大就可想而知了,這無疑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制約因素。
⑸還有,若從全球范圍來看,海洋和大氣循環(huán)系統(tǒng)就像是一臺巨大的熱動力機,其熱能主要來自被太陽光加熱了的地球表面,特別是善于吸收熱量的海洋表面,在這里,海水將太陽能吸收并貯存起來,為這個熱動力機準備了取之不盡的燃料供應。于是,在地球的表層形成了兩個互相影響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就是大氣對流和海水環(huán)流。一方面,赤道附近的熱空氣上升,從高空分流向地球的兩極,在那里釋放出所攜帶的熱量而變冷變重,下降到地面以后又從兩極吹回到赤道,形成了大氣的全球性對流;另一方面,太陽將赤道附近的海水加熱之后,從大洋表層流向兩極,在那里冷卻以后,又從洋底流回赤道,組成了另外一種連續(xù)不斷的熱交換,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洋循環(huán)系統(tǒng)。
11.對下列四句話中“之”字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
①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 ②之陳。 ③宮門令欲縛之。 ④陳王聞之。
A.①與④同 B.①與③同 C.③與④同 D.四個都不同。
10.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
9.下列句子中“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2分)( )
A.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B.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C.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珠遇。
D.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沒有)不有死。
8.解釋下列詞語。(2分)
①中道崩殂:
②天下三分:
③危急存亡之秋:
④殊遇: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