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完成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在括號內注明反應的基本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甲烷在氧氣中燃燒 ;

(2)電解水 ;

(3)將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

【答案】(1)CH4+2O22H2O+CO2

(2)2H2O2H2↑+O2↑(分解反應)

(3)Cu+2AgNO3═2Ag+Cu(NO32(置換反應)

【解析】(1)甲烷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甲烷燃燒就是甲烷和氧氣反應,其中碳元素和氧結合生成二氧化碳,氫元素和氧結合生成水,方程式為CH4+2O22H2O+CO2↑;此反應的反應物是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生成物是兩種化合物,故不屬于四種基本類型反應.

(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所以水電解的方程式為2H2O2H2↑+O2↑;此反應的反應物是一種生成物是兩種,故屬于分解反應.

(3)因為銅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位于銀的前面,所以能從硝酸銀中把銀置換出來,方程式為Cu+2AgNO3═2Ag+Cu(NO32;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故屬于置換反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3瓶氣體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 聞氣味 B. 觀察顏色

C. 加澄清石灰水 D. 插入燃著木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A.氧 B.硅 C.鋁 D.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器內發(fā)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CO2

O2

H2O

W

反應前質量(g)

6

58

5

23

反應后質量(g)

X

10

32

0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W是一種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C.W是一種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D.X的值為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銅用于電力和電信工業(yè),是因為銅具有 (填字母)

A.導熱性 B.延展性 C.導電性 D.金屬光澤

(2)我國第四套人民幣的硬幣從1999年開始發(fā)行,一元為鋼芯鍍鎳(Ni ),五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一角幣為鋁合金或不銹鋼.在選擇鑄造硬幣的材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有 (填一條即可).

①鎳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價鎳的化合物,并放出氫氣.其反應沒有鐵與酸反應劇烈.鎳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用鎳片、硫酸亞鐵溶液和 溶液做實驗也能判斷Ni、Fe、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3)若將一定質量的Zn放入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所得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4)活動課上小明將一枚五角幣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片刻,發(fā)現(xiàn)表面變黑.

假設與預測假設I.五角幣加熱變黑,是因為酒精燈內焰的黑煙附著在五角幣的鍍銅上;

假設II.五角幣加熱變黑,是因為五角幣上的鍍銅與 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實驗與事實

實驗一:用潔凈的干布擦一擦五角幣上的黑色物質,黑色物質不易被擦去;再另 取一枚五角幣放在石棉網(wǎng)上,用酒精燈加熱片刻,五角幣也變黑.

實驗二:取一塊銅片放入小試管中并塞上橡皮塞,然后用酒精燈加熱直至試管中銅片變黑;再將銅片反轉到另一面,加熱片刻,銅片不再變黑.

解釋與結論 上述實驗一和實驗二證實,假設 不成立.

表達與交流 銅片在空氣中加熱,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方法能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無色氣體的是

A.聞氣味

B.將集氣瓶倒扣在水中

C.向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化學符號含義不正確的是

A.含義:+2價鋇元素

B.含義:二個氫原子

C.含義:二個氮分子

D.含義:兩個鐵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最近科學家發(fā)現(xiàn),水在超低溫(﹣157℃)、正常壓力或真空條件下仍呈液態(tài),比蜂蜜還粘稠.下列關于這種“高密度液態(tài)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化學性質與普通水不同 B.用途與普通水可能不同

C.氫氧兩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 D.分子不再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含有硫酸根離子的鹽稱為硫酸鹽,下列物質屬于硫酸鹽的是(

AH2SO4 BNa2S CK2SO4 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