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早在商朝就制造出青銅器,春秋時期開始煉鐵,近幾十年來鋁業(yè)飛速發(fā)展.
(1)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青銅屬于
 
材料.
(2)鐵鍋被廣泛應用,主要是利用鐵具有
 
性.
(3)銅鐵鋁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與金屬的活動性有密切關系.用兩個實驗能驗證銅鐵鋁的金屬活動性順序:①在硫酸鋁溶液中插入鐵絲.②(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生活中鐵制品容易銹蝕,請說出自行車鏈條防銹常用的方法
 
考點:金屬材料及其應用,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1)根據(jù)銅、錫屬于金屬進行分析;
(2)根據(jù)鐵的物理性質(zhì)進行分析;
(3)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分析;
(4)根據(jù)鐵生銹的原理進行分析.
解答:解:(1)銅、錫屬于金屬,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所以青銅屬于金屬材料;
(2)鐵有優(yōu)良的導熱性,所以鐵鍋被廣泛應用,主要是利用鐵具有導熱性;
(3)在反應①中證明了鋁比鐵活潑,在反應②中需要驗證鐵比銅活潑,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Cu+FeSO4;
(4)鐵生銹實質(zhì)是鐵和氧氣、水共同反應的結果,只要破壞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即可防銹,所以自行車鏈條防銹常用的方法:在鏈條上涂油.
故答案為:(1)金屬;
(2)導熱;
(3)Fe+CuSO4=Cu+FeSO4
(4)在鏈條上涂油.
點評:此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和鐵有關的一些化學反應,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記憶即可完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中國智慧,自成語境,對下列成語語境的化學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燒需要可燃物
B、死灰復燃--燃燒需要足夠的氧氣
C、水火不容--可燃物不溶于水
D、鉆木取火--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zhì),其中B為紅色固體,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chǎn)等.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A
 
;C
 

(2)寫出化學方程式:①
 
;②
 

(3)C與B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在整理房間時,清理出如下物品,它們應分別放入哪個垃圾箱(請?zhí)钚蛱枺?br />A.廢作業(yè)本    B.電池   C.生銹鐵釘    D.礦泉水瓶    E.爛蘋果    F.涂改液瓶
應放入“可回收垃圾”的是:
 

應放入“有害垃圾箱”的是:
 

(1)小明用鹽酸除去鐵釘上的銹(主要成分為氧化鐵),以重新使用它,請寫出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
 

(2)廢銅有兩種回收方法:
方法一:Cu+4HNO3=Cu(NO32+2X↑+2H2O  (X是一種大氣污染物)
方法二: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再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
①方法一中,X的化學式為:
 
;方法二的優(yōu)點是
 

②請寫出從氯化銅溶液中提取銅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和“”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單質(zhì)分子A2和B2,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1)參加反應的A2與生成物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
 

(2)反應后的物質(zhì)是
 
(填“混合物”、“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在實驗室里,可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中玻璃管內(nèi)的現(xiàn)象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酒精燈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有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時,將一杯物質(zhì)R的溶液分四次蒸去世10克水(不過濾),每次蒸發(fā)后均恢復在20℃觀察杯底固體物質(zhì)的質(zhì)量,得下表數(shù)據(jù)
每次蒸去水的質(zhì)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杯底固體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013
則第四次蒸發(fā)水后杯底固體物質(zhì)的質(zhì)量為
 
,物質(zhì)R在20℃時的溶解度為
 
,物質(zhì)R的溶解性屬于
 
,第二次蒸發(fā)后所得溶液含R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