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多角度認識物質,能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物質世界,回答下列問題:
(1)人類社會需要充足的能源、豐富的材料、良好的環(huán)境,而材料、能源、環(huán)境這三個領域的研究都離不開化學.
①塑料是常用的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垃圾隨意拋棄,會造成所謂“白色污染”,下列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B(填字母).
A.玻璃杯  B.汽車輪胎  C.硬幣  D.棉花
②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它是不可(填“可”或“不可”)再生資源,它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其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2)認識物質的制法.
工業(yè)上常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該過程發(fā)生了物理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將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分成兩份,取一份加入活性炭粉振蕩,可觀察到紅色褪去,另一份加熱一段時間,可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紫色,這兩個變化從實質上分析,不同點在于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
(4)請用你學過的知識完成下面化學問題:
①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草酸(H2C2O4)常用于廁所除水垢,H2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3;
②要區(qū)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兩種無色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將2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寫一種即可).
④有些青少年不愛吃蔬菜、水果、影響生長發(fā)育,這主要是由于攝入①(填序號)不足引起的.①維生素  ②油脂  ③蛋白質
⑤點燃可燃性氣體前應進行驗純.
⑥包裝食品的塑料袋應選用聚乙烯(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袋.

分析 (1)根據(jù)廢棄塑料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不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以及熱量的釋放的知識解答即可.
(2)根據(jù)工業(yè)上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中沒有新物質生成進行解答.
(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異味和色素;碳酸不穩(wěn)定,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4)①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因為金剛石、石墨的內部結構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質不同.
②根據(jù)草酸的化學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來解答;
③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與血紅蛋白結合的劇毒性.
④從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可以起到調節(jié)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去分析解答.
⑤可燃性氣體與氧氣或空氣混合,點燃會引發(fā)爆炸.
⑥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裝袋.

解答 解:(1)①廢棄塑料會造成白色污染;玻璃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汽車輪胎是用合成橡膠制成的,合成橡膠屬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硬幣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棉花屬于天然材料.
故填:白色污染,B;
②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它是不可再生資源;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填:不可;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2)工業(yè)上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填:物理.
(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異味和色素,因此加入活性炭振蕩,可觀察到紅色褪去;加熱一段時間,碳酸不穩(wěn)定,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觀察到石蕊溶液又變成紫色;這兩個變化從實質上分析,不同點在于前者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后者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紅色褪去;溶液由紅色變成紫色;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
(4)①因為金剛石、石墨的內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導致兩種物質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草酸中H元素為+1價,O元素為-2價,設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x,由草酸的化學式為H2C2O4,根據(jù)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則(+1)×2+x×2+(-2)×4=0,解得x=+3.
故填:+3.
③將2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
故填:將2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
④)①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可以起到調節(jié)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故A正確;
②蔬菜、水果中不含油脂;故B錯誤;
③蔬菜、水果中不含蛋白質;故C錯誤.
故填A.
⑤當可燃性氣體與氧氣混合達到一定程度時遇明火會發(fā)生爆炸,所以在點燃可燃性氣體前必須檢驗氣體的純度,否則可能發(fā)生爆炸.
故填:驗純.
⑥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裝袋,可用聚乙烯.
故填:聚乙烯.

點評 生活處處有化學,學會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物品的提純或鑒別中,所選用的兩種方法均正確的是( 。
選項實驗目的方法和所加試劑
方法一方法二
A鑒別羊毛織品和尼龍織品灼燒聞氣味觀察外觀
B鑒別黃金和黃銅 浸入硝酸銀溶液中灼燒
C除去氧化鈣中少量碳酸鈣加足量的水,過濾加適量稀鹽酸
D除去燒堿溶液中少量純堿加適量Ca(OH)2溶液,過濾加適量CaCl2溶液,過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表中對部分知識的歸納不正確的一組是( 。
A.化學與能源B.環(huán)保與安全
石油、煤、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推廣使用的乙醇汽油是一種純凈物.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環(huán)保;
霉變的花生、大米中含有黃曲霉素,絕對不能食用
C.化學與健康D.化學與材料
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防止齲齒
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
合金比純金屬的硬度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肇慶城區(qū)PM2.5(指大氣中直徑不超過2.5×10-6m的顆粒物)嚴重超標,是可入肺顆粒物,為降低PM2.5的含量,我們應該提倡(  )
A.露天焚燒秸稈B.大量使用燃油汽車
C.直接燃燒煤炭D.充分利用太陽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金屬材料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都有較好的導電、導熱性
B.所有金屬都是固體的
C.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為鐵
D.合金制作過程中不能往某種金屬中添加非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暖寶寶”放熱的反應可看作是鐵粉與空氣中水和氧氣相互作用,產(chǎn)生氫氧化亞鐵[Fe(OH)2],最終轉化為氫氧化鐵[Fe(OH)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總反應為:2Fe+3H2O═2Fe(OH)3
B.Fe(OH)3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
C.“暖寶寶”放出的熱量是鐵發(fā)生緩慢氧化反應時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產(chǎn)生的
D.“暖寶寶”使用前要密封保存,使之與空氣隔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實驗中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
A.
活性炭凈水
B.
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C.
硝酸鉀從溶液中析出
D.
濃硫酸在紙上寫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科學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據(jù)下列實驗事實推出結論正確的是( 。
編號實驗事實實驗結論
A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該無色溶液一定呈酸性
B某氣體能使燃著木條熄滅該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
C常溫下,測定某溶液的pH=13該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D某物質可以導電該物質一定是石墨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化學使人類生活更美好
(1)豆?jié){已成為眾多家庭的飲品,如表是豆?jié){中部分營養(yǎng)成分的平均質量分數(shù).
成分蛋白質油脂糖類維生素
質量分數(shù)/%1.80.71.10.010.00050.015
據(jù)表回答:
①豆?jié){中的蛋白質在消化道內會追逐被分解成可被人體吸收的多種氨基酸,豆?jié){中含有的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起作用是預防缺鐵性貧血.
②豆?jié){所含的營養(yǎng)素中不能供給人體能量,但可以起到調節(jié)新陳代謝作用的是(填字母,下同)D.
A、蛋白質   B、油脂   C、糖類   D、維生素
(2)材料對我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
①作保險絲的武德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②有一種“冰蠶絲”面料做的衣服,面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纖維,鑒別“冰蠶絲”和天然蠶絲的化學方法是灼燒、聞氣味.
(3)生活中的洗滌劑
①廁所中的污垢主要有碳酸鈣、鐵銹及油污等,潔廁凈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和表面活性劑,潔廁凈除去污垢中的鐵銹時 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潔廁靈能不能用于清除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后試管內壁殘留的紅色固體,并說明理由不能,銅排在H后,不能與鹽酸反應.
②“活氧彩漂”可用于漂洗衣物、殺局消毒等,原因是其有效成分過氧化氫分子中含有“過氧基”(),據(jù)此推測,下列物質中,可用作殺菌消毒劑的是D(填序號),作出推測的依據(jù)是有相同的結構.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