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guān).現(xiàn)有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種物質(zhì),請選擇適當?shù)奈镔|(zhì)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
②可用于支持燃燒的是氧氣;
③能在空氣中燃燒的是一氧化碳.

分析 根據(jù)二氧化碳、氧氣和一氧化碳的用途解答.

解答 解: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
②可用于支持燃燒的是氧氣;
③能在空氣中燃燒的是一氧化碳;
故答案為:二氧化碳;氧氣;一氧化碳.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常見物質(zhì)的性質(zhì)、用途、組成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guān)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物質(zhì)直接由原子構(gòu)成的是( 。
A.B.C.氯化鈉D.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某興趣小組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及性質(zhì)探究的實驗,請回答:

(1)寫出有編號儀器的名稱:①試管;②長頸漏斗
(2)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E裝置收集氧氣時,應(yīng)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裝置序號),水槽中出現(xiàn)紫紅色,最可能的原因是試管口沒有塞棉花,若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凈,可能的原因是沒有等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就開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氣瓶中未裝滿水;
(3)小明同學欲探究氧氣的性質(zhì),為了清晰觀察到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應(yīng)選擇氧氣的收集裝置為E(填裝置序號),在完成鐵絲實驗結(jié)束后發(fā)現(xiàn)集氣瓶底炸裂了,分析最有可能操作失誤的原因是集氣瓶底沒有放少量水或鋪少量沙子.
(4)某同學觀察到發(fā)生裝置內(nèi)有大量氣泡時,開始用C裝置收集氧氣,過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見木條復(fù)燃,其原因是裝置漏氣.
(5)若選用F裝置進行收集氧氣,那么進氣口應(yīng)是a(填“a”或“b”),驗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b導管口,若木條復(fù)燃,則氧氣已集滿.
(6)小李同學說:“課外資料上看到,實驗室制取硫化氫氣體(H2S)收集裝置使用C,由此可知則硫化氫氣體性質(zhì)硫化氫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實驗室制取硫化氫氣體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可推測應(yīng)用A反應(yīng).
A.塊狀硫化亞鐵(FeS)與稀硫酸    B.CH3COONa固體和堿石灰固體   C.硫粉和氫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各組內(nèi)物質(zhì)的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應(yīng),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Na2CO3,HCl,NaOHB.BaCl2,H2SO4,Na2SO4
C.MgCl2,HNO3,AgNO3D.Na2CO3,Ba(OH)2,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t℃時,A物質(zhì)的溶解度為10克/100克水,在150克水中加入A物質(zhì)20克,攪拌溶解后保持t℃,此時,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 。
A.9.1%B.11.8%C.13.3%D.1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除去下列各物質(zhì)中少量雜質(zhì),所選用的試劑和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試劑操作方法
A氯化鈉溶液(碳酸鈉)足量稀鹽酸蒸發(fā)
BN2 (CO)足量氧化銅加熱
CCaCO3(CaO)高溫
DBaCl2溶液(HCl)過量碳酸鋇過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要先點燃鐵絲上系著的火柴,再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火柴燃燒所起的作用是( 。
A.降低鐵絲的著火點B.升高鐵絲的溫度
C.增加可燃物D.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guān)于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沒有催化劑就不能反應(yīng)
B.催化劑只能加快化學反應(yīng)速率,但本身的性質(zhì)不變
C.二氧化錳可作任何反應(yīng)的催化劑
D.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化合物4.6克完全燃燒,同時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則該化合物中( 。
A.含碳、氫、氧三種元素
B.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C.一定含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無法確定該化合物所含元素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