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符號中的“2”,用來表示分子個數(shù)的是( 。
A.CO2B.O2C.2O2D.2O

分析 根據(jù)標在分子符號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分子的個數(shù),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shù)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shù)目,CO2中的“2”表示1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選項錯誤.
B、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shù)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shù)目,O2中的“2”表示1個氧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選項錯誤.
C、標在分子符號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分子的個數(shù),2O2中的“2”表示氧分子的個數(shù)為2,故選項正確.
D、標在元素符號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的個數(shù),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個數(shù)為2,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號不同位置的數(shù)字表示的意義,掌握標在元素符號不同位置的數(shù)字所表示的意義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某同學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請你填寫有關空格,并與同學交流.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盡可能把氧氣反應掉.該物質燃燒反應的表達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待該物質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水經(jīng)導氣管流向集氣瓶中約五分之一體積處;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于磷燃燒消耗了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為什么要“待該物質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使實驗結果準確
(3)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定出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低于$\frac{1}{5}$,這可能是由哪幾種原因引起的?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裝置氣密性不夠好;紅磷量不足;集氣瓶中的氧氣沒有消耗完
(4)若(3)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定出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frac{1}{5}$,這可能是由哪幾種原因引起的?燃燒的紅磷剛插入集氣瓶時沒有塞緊,燃燒一段時間后再塞緊;沒有先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導氣管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等
(5)由本實驗還可以推測氮氣的性質有難溶于水.
(6)若將紅磷換成碳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否(填能或否)理由是由于碳粉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氣體,瓶內氣壓沒變,水不能進入集氣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經(jīng)過學習,你一定掌握了相關氣體的制備方法.現(xiàn)有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試管,②長頸漏斗;
(2)圖中裝置A有明顯錯誤,請指出試管口沒有向下傾斜
(3)欲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來制取一瓶氧氣,應該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寫裝置的字母代號,下同),收集裝置是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若用B裝置作為發(fā)生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那么長頸漏斗中應該加入的藥品的名稱是稀鹽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用D裝置來收集產生的二氧化碳,你認為是錯誤(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若想檢驗收集到的是否為二氧化碳,請用一化學方程式來表示檢驗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某果汁的成分中,含有橙汁、蔗糖、檸檬酸、苯甲酸鈉等物質,則果汁屬于( 。
A.化合物B.單質C.混合物D.純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如果以碳酸鈣、碳酸鈉、水為原料制取氫氧化鈉,可設計如下反應過程:碳酸鈣$\stackrel{高溫}{→}$氧化鈣$\stackrel{水}{→}$氫氧化鈣$\stackrel{碳酸鈉}{→}$氫氧化鈉如果以鋅、稀硫酸和氧化銅為原料制取單質銅,可有兩種設計方案,請你按照上面的設計格式,完成以下設計方案.
方案一:Zn$\stackrel{H_{2}SO_{4}(稀)}{→}$
方案二:CuO $\stackrel{H_{2}SO_{4}(。﹠{→}$
在以上兩個設計方案中,你認為方案方案二操作更合理,更簡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P2O5,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31g磷燃燒時消耗氧氣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的實驗為炭粉與氧化銅粉末的反應,分析回答問題
(1)實驗中,說明銅生成的現(xiàn)象是黑色固體變成紅色;
(2)用金屬網(wǎng)罩聚攏酒精燈火焰,說明該反應條件為高溫.
(3)B處發(fā)生的變化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一包干燥的紅色粉末組成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
【教師提醒】它由Cu、Fe2O3兩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
【提出猜想】紅色粉末可能的組成:猜想①只有Cu; 猜想②只有Fe2O3; 猜想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
【實驗探究】同學們?yōu)榇_定紅色粉末的組成,稱取該粉末5.0g裝入硬質玻璃管中,如圖1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開始時緩緩通入CO氣體,過一段時間后再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繼續(xù)通CO氣體直至玻璃管冷卻.

(1)在裝置A中先通CO氣體的目的是排凈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fā)生爆炸,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2)反應前后稱量相關裝置和物質的總質量,其數(shù)據(jù)如表:
反應前反應后
玻璃管和紅色粉末的總質量為37.3g玻璃管和固體物質的總質量為36.1g
小丁同學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后,得出的結論是猜想③成立.
(3)小林同學認為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實驗停止加熱前應先斷開A和B的連接,小麗認為不需要,理由是因為一直通入CO氣體,B中溶液不會倒吸到A裝置中.
【反思評價】實驗后小組內有同學指出:如圖裝置未進行尾氣的處理.于是有同學設計了用圖2裝置代替原裝置,實驗裝置圖中采用虛線框內的裝置,其作用有AB.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檢驗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對化學知識的歸納不正確的是( 。
A.物質的俗名B.物質的分類
氫氧化鈉的俗名-苛性鈉
 氫氧化鈣的俗名--消石灰
CH3COOH--酸
NH3•H2O--堿
C.物質的物理性質D.物質的鑒別
干冰能升華
氧化鈣加水放熱
化纖與純羊毛面料-燃燒
食鹽與堿面-加食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