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它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鈉(Na2SiO3)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硅酸鈉水溶液俗稱“水玻璃”,它能將玻璃粘結在一起,因此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細口瓶不宜選用 (填“玻璃塞”或“橡皮塞”)。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一根用細繩吊著的長玻璃棒左端繞上光亮的粗銅絲,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圖)。用酒精燈給銅絲加熱數分鐘,停止加熱后冷卻,發(fā)現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左瑞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玻璃棒連同細繩取下,銅絲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取出,洗滌、干燥再重新吊起(細繩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變),玻璃棒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了解物質的用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請按下列要求選擇合適的物質,用其編號填空。
A活性炭;B熟石灰;C干冰;D硝酸鉀;E小蘇打;F石墨
可用于制鉛筆芯 ,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可用作復合肥是 ,可用于吸附冰箱內的異味的是 。
(2)如圖為A、B、C三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屬于同種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A和B兩種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3)若要配制200g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需要質量分數為98%、密度是1.84 g·mL-1的濃硫酸 mL,還要再加水 mL(水的密度是1g·mL-1)。在實驗室用濃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驟有:計算、 、混勻、冷卻至室溫裝瓶并貼上標簽。(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四種無色溶液分別是HCl溶液、KOH溶液、Na2CO3溶液、KCl溶液中的一種,只滴加石蕊溶液先被鑒別出來的是 和 ;
接下來用現有的試劑,將另外兩種溶液鑒別出來時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請你用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 種元素組成,其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2)小強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而變化如圖所示:
由圖知,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的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②從A到B過程中,燒杯中溶液的pH逐漸 。B點表示的含義是 。
(3)若鍋里的油著火了,應立即蓋上鍋蓋滅火,其原理是 。
(4)將面粉、食鹽、食用油3種物質分別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再分別加入洗潔精振蕩,能出現乳化現象的是 。
(5)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葉子發(fā)黃了,媽媽叫他去買化肥碳酸氫銨(NH4HCO3)來施用,當他到化肥商店時,碳酸氫銨剛好缺貨,你建議他買 (填“尿素”或“氯化鉀”),也能起到與碳酸氫銨相同的作用。
(6)為防止水龍頭生銹,其表面鍍有一層鉻。鐵生銹的條件是 。
(7)人體缺 (填元素名稱)可能會得佝僂病。
(8)水果和蔬菜富含的營養(yǎng)素是 、 (至少答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請仔細觀察下面溶液的變化并回答問題。
(1)A中的試管 (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濃硫酸中。
(2)B中溶液變渾濁的原因是 。
(3)把A中試管內試劑改為Mg和稀鹽酸, (填“會”或“不會”)出現與上圖相同的現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用A、B、C和 “>”“<”“=”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12年廣東省部分地區(qū)監(jiān)測到的雨水平均pH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城 市 | 廣州 | 深圳 | 佛山 | 河源 | 肇慶 | 東莞 | 中山 |
2012年雨水 平均pH | 4.47 | 4.8 | 4.54 | 6.37 | 4.86 | 4.83 | 4.5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濃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會___________,溶液質量會__________(填“增加”、“減少”、“不變”),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會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不變”)。氫氧化鈉固體暴露在空氣中,容易__________,還能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必須密閉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