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下實驗的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硫酸銅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
D.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湖南益陽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同學發(fā)現(xiàn),上個月做實驗用的NaOH溶液忘記了蓋瓶蓋。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開始實驗探究。
【猜想假設】
猜想(1):該溶液沒有變質,為NaOH溶液。
猜想(2):該溶液全部變質,為Na2CO3溶液。
猜想(3):該溶液部分變質,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閱資料】Na2CO3溶液呈堿性
【設計方案】請你完善下表幾組同學探討的設計方案
實驗操作 | 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結論 | 同學評價 | |
第1組 | 若溶液變紅,則猜想(2)不成立 | 第2組同學認為:此方案結論不正確,理由是: 。 | |
第2組 | 若產生白色沉淀,反應方程式是: ,則猜想(1)不成立。 | 第3組同學認為:此方案還不能確定猜想(2)還是猜想(3)成立。 | |
第3組 | 第一步 第二步 | 若濾液不變紅,則猜想(2)成立;若濾液變紅,則猜想(3)成立。 | 第1組同學認為:不需過濾也能達到實驗目的,更簡單的操作方法是: 。 |
【探究實驗】綜合各小組的方案后,動手實驗。
【結論與反思】NaOH溶液易與空氣中CO2反應而變質,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兩套裝置進行實驗:
用膠頭滴管吸取某種液體,錐形瓶中充入一種氣體或放入一種固體物質,擠壓膠頭滴管。一段時間后,兩裝置中氣球明顯脹大。
(1)甲裝置中可能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是 。
(2)若乙裝置中膠頭滴管吸取的是稀鹽酸,則錐形瓶中放入的固體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初三中考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共8分)我區(qū)很多鄉(xiāng)鎮(zhèn)建起了沼氣池,不僅為我區(qū)節(jié)約了能源,而且為減少污染也做出了很大貢獻.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烷燃燒的產物產生了興趣,請你參與: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含碳元素的物質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無水CuSO4遇水變藍.
【猜想與假設】:甲 CO2 H2O;乙 CO H2O;丙 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你認為________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與假設,將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燒的產物依次通過如圖所示裝置:
(1)A、B裝置的順序能否顛倒?(填“能“或“否”)________.
(2)實驗中用純凈O2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________.
(3)實驗中觀察到A中無水CuSO4變藍,B、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由此推斷_______同學猜想成立.
(4)C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反思與交流】: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huán)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
(5)某課外小組的同學們認為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下裝置中的一種重復利用,避免污染環(huán)境或浪費能源。于是設計如下裝置除去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準備進行后續(xù)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裝置是 (填序號,瓶內為氫氧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初三中考二;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FeCl3可用作催化劑和外傷止血劑.某實驗興趣小組利用FeCl3腐蝕電路銅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為FeCl2、CuCl2)進行了氯化鐵回收實驗。
該實驗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進行了嘗試。
【閱讀資料:】
不同金屬氫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圍內從溶液中沉淀析出,工業(yè)上利用調節(jié)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屬氫氧化物依次沉淀,結合過濾等操作,進行物質分離。右表是氫氧化鐵與氫氧化銅開始沉淀與沉淀完全的pH
Fe(OH)3 | Cu(OH)2 | |
開始沉淀的pH | 1.9 | 4.7 |
沉淀完全的pH | 3.2 | 6.7 |
(1)進行操作x時,應用到的儀器有:鐵架臺、玻璃棒、燒杯和 。
(2)實驗中,步驟b加入CuO消耗溶液甲中的HCl,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圍,請寫出鹽酸與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你認為步驟b調節(jié)溶液的pH到 (填數(shù)值范圍)比較合適。
(3)實驗中,步驟d加稀鹽酸前,因缺少 (填操作名稱)而使獲得的氯化鐵溶液不純。
(4)FeCl3溶液容易生成Fe(OH)3發(fā)生變質,在保存FeCl3溶液時,常向FeCl3溶液中加入某種酸,以防止FeCl3溶液變質,你認為選用 (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鹽酸 D.稀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初三中考二;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 物質 | 操作方法 |
A | NaCl(Na2CO3) | 加水溶解后加入稍過量鹽酸、蒸發(fā)、結晶 |
B | KCl(MnO2) |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
C | CO2(HCl) | 通過盛有足量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 |
D | Cu(CuO) | 通入足量氧氣并加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初三中考二;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A.蔬菜 B.雞蛋 C.大米 D.植物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qū)初三中考二;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白色固體可能由CaCO3、NaCl、BaCl2、NaOH、Na2SO4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的,實驗記錄如下圖: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原固體中不含BaCl2、Na2SO4
B.原固體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
C.步驟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質只有CaCl2
D.確定固體中是否有NaCl可以取無色溶液A直接滴入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聯(lián)合體初三中考二;瘜W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1分)金屬及金屬材料具有廣泛的應用。
(1)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
(2)鐵制品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容易生銹。某同學進行了如上圖1所示實驗。一周以后發(fā)現(xiàn)鐵釘表面銹蝕。圖中a、b、c三處銹蝕情況最嚴重的是 (填字母),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3)如上圖2所示的某“取暖片”中發(fā)熱劑主要成分有鐵粉、活性炭、氯化鈉、水等,使用過程中發(fā)熱是由 能轉化為熱能。
(4)如圖3是教材中煉鐵高爐及爐內化學變化過程示意圖,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圖中采用的鐵礦石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請寫出A區(qū)生成生鐵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②取出鐵口的樣品少量冷卻粉碎放入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主要成分是 。
(5)某小組同學在探究Mg、Cu、Fe三種金屬的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
【實驗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二】將實驗一反應后的物質倒入燒杯中,發(fā)現(xiàn)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充分反應后過濾。
①下列對濾液中溶質可能成分的判斷正確的是 。
A.MgSO4 B.MgSO4、FeSO4
C.CuSO4、FeSO4 D.MgSO4、FeSO4、CuSO4
②確定濾渣中所含物質成分的實驗方案是 (寫出步驟、現(xiàn)象和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昆山市九年級下第二次教學質量調研(二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5分)化學課上老師為同學們做了一個“燃紙成鐵”的趣味實驗:將一張濾紙(成分為纖維素)用FeC13濃溶液潤濕,在酒精燈上烘干后點燃,濾紙變黑、紅熱,最終生成黑褐色物質。老師告訴同學們:黑褐色物質中含有鐵單質。
聰穎的小明對此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黑褐色物質中真的含有鐵單質嗎?
【探究過程】
I.理論分析
(1)小明先從反應物元素組成分析,認為:因為 ,所以反應后可能有鐵單質生成。
II.實證研究
(2)為了獲得實驗證據(jù),小明做了實驗1。
實驗1:將黑褐色物質放入稀鹽酸中,發(fā)現(xiàn)有連續(xù)微波氣泡產生,若黑褐色物質中含有鐵單質,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對于實驗1,小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由反應物的組成分析,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的物質不一定是鐵單質,還可能是 (填化學式)。
不過,小明查閱相關的資料后得知,在此高溫條件下不可能生成此類物質。
(4)為了進一步證明黑褐色物質中有鐵單質,小明又做了實驗2。
實驗2:將黑褐色物質放入 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得出結論】通過以上實驗探究,證明黑褐色物質中確實含有鐵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