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有儀器:燒杯、試管、廣口瓶、鐵架臺、集氣瓶、止水夾、酒精燈、玻璃片、 燃燒匙、帶導氣管的橡皮塞,從缺少儀器的角度考慮,下列實驗不能進行的是(     )
A.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的測定B.制取氧氣
C.證明氨氣分子在不停的運動D.渾濁的水過濾
D

試題分析:了解各個實驗所用的儀器,根據(jù)實驗所需要的主要儀器進行分析回答,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的測定時需要廣口瓶、止水夾、燃燒匙、帶導管的橡皮塞;制取氧氣需要試管、鐵架臺、集氣瓶、酒精燈、玻璃片帶導管的橡皮塞等;證明氨氣分子在不停運動需要燒杯;渾濁的水過濾需要的主要儀器是漏斗、玻璃棒、鐵架臺、燒杯等。
點評:本題考查常見實驗所用儀器,這就要同學們熟悉常見實驗及其所用儀器和各種儀器的作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印刷銅制電路板的“腐蝕液”為FeCl3溶液。已知銅、鐵均能與FeCl3溶液反應,反應方程式分別為:Cu+2FeCl3=2FeCl2+CuCl2,F(xiàn)e+2FeCl3=3FeCl2,F(xiàn)將一包銅、鐵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燒杯中仍有少量固體,關于燒杯中物質(zhì)組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xiàn)eCl2,固體一定含銅
B.溶液中一定含F(xiàn)eCl2,固體一定是鐵和銅
C.溶液中一定含F(xiàn)eCl3,固體一定是鐵和銅
D.溶液中一定含F(xiàn)eCl2、CuCl2,固體一定含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9分)已知木炭粉與某紅棕色粉末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鐵。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證明紅棕色粉末中含有氧元素,并測定其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裝置如下圖所示。

(1)實驗前,首先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的大試管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通入純凈而干燥的氮氣,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氣中可能含有的一種有毒氣體是                ;
(5)如果3.2 g該紅棕色粉末與碳充分反應,測得澄清石灰水增重1.32 g,則該紅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5分)寫出計算過程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斷吹氣,在吹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石灰水先出現(xiàn)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強又將純凈的CO2持續(xù)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上次相同。
(1)小強做第二次實驗的目的是                                                 
(2)小強從老師那里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由此小強推測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zhì)是                                      
(3)小強還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zhì).查閱資料后得知碳酸氫鈣[Ca(HCO32]受熱易分解,生成難溶性的化合物、氣體等物質(zhì).他與同學們一起對碳酸氫鈣受熱分解后產(chǎn)物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難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鈣.經(jīng)實驗探究結論正確.
猜想2.放出的氣體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種或幾種.
【實驗探究】
小強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探究氣體的成分.

操作1.加熱A裝置,一段時間后,B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操作2.在a處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無明顯變化.
【實驗結論】
結論1.碳酸氫鈣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一定有          
結論2.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a(HCO3)2CaCO3+CO2
【表達交流】
交流1.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操作2實驗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2.小組內(nèi)某同學對上述結論提出異議:
該同學的觀點
你是否贊同該觀點并闡述理由
該實驗沒有對氧氣進行驗證
 
“結論2”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9分)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條件,及氧氣的性質(zhì)進行如下探究。
實驗一:為探究不同催化劑對氯酸鉀分解速率的影響,甲設計以下對比實驗:
Ⅰ.將3.0g KClO3與1.0g MnO2均勻混合加熱
Ⅱ.將x g KClO3與1.0g CuO均勻混合加熱,在相同溫度下,比較兩組實驗產(chǎn)生O2的快慢。
(1)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反應類型為     ;    
(2)Ⅱ中x的值應為     。
實驗二:乙探究了影響雙氧水(即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的某種因素。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雙氧水的質(zhì)量
雙氧水的濃度
MnO2的質(zhì)量
相同時間內(nèi)產(chǎn)生O2體積

50.0g
1%
0.1g
9 mL

50.0g
2%
0.1g
16 mL

50.0g
4%
0.1g
31 mL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相同條件下,            ,雙氧水分解得越快。
(2)若測定相同條件下             ,也可得出相同的結論。
實驗三:浩然同學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他把細鐵絲繞成螺旋狀,一端系在一根粗一些的鐵絲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后,迅速把細鐵絲連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氣瓶下部(沒有接觸到細沙,如圖所示),但不見鐵絲燃燒。如此反復數(shù)次,實驗均未成功。

(1)該同學失敗的可能原因是            。改進后,實驗成功了。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            ;
(3)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集氣瓶中細沙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小明仔細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火焰,發(fā)現(xiàn)火焰中不同區(qū)域的明亮程度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
(1)可燃物的種類及組成會影響火焰的明亮程度。
(2)蠟燭主要由石蠟制成,石蠟是石油煉制后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數(shù)目不唯一,其化學式通式為CnH2n+2 ,通式中碳原子數(shù)n = 18~30。
(3)碳氫化合物在常溫時的狀態(tài)如下表所示。
物質(zhì)名稱
化學式
常溫時的狀態(tài)
丁烷
C4H10

戊烷
C5H12
液(油狀)
癸烷
C10H22
液(油狀)
十八烷
C18H38

二十四烷
C24H50

(4)多數(shù)碳氫化合物在一定溫度下會分裂為碳原子數(shù)較少的碳氫化合物或碳(黑色固體)和氫氣。
【實驗探究】
序號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I
探究哪一層火焰的溫度最高
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s后取出觀察
 

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zhì)的成分
點燃一根較粗的蠟燭,取一根一端為尖嘴的玻璃導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處,然后在尖嘴一端導管口用火柴點燃
導管口處出現(xiàn)火焰
 III
繼續(xù)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zhì)的成分
點燃一根蠟燭,用一把帶有手柄的小刀,將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處,一段時間后取出,冷卻,觀察刀尖處的現(xiàn)象
冷卻至室溫后,刀尖處有油狀液體和固體物質(zhì)
IV
 
用鑷子夾住一片白瓷片,將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內(nèi)焰處,觀察現(xiàn)象
白瓷片表面迅速變黑
【分析和討論】
(1)實驗I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2)通過實驗Ⅱ,你能分析出焰心處的物質(zhì)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是                   。
(3)實驗III中,冷卻后小刀表面的油狀液體可能是               (填物質(zhì)名稱),
生成油狀液體的原因是                                                。
(4)實驗IV的目的是                                                    。
(5)分析實驗IV中的現(xiàn)象,可推斷出蠟燭火焰內(nèi)焰處的物質(zhì)中含有        (填物
質(zhì)名稱),由此分析內(nèi)焰處最明亮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們在課外活動中設計了以下實驗研究某混合氣體的組成。
(1)第一組:取三支試管,在其容積的二分之一處做標記。分別充滿氣體(甲為CO2,乙為A氣體,丙為CO2和A的混合氣)后倒扣在NaOH溶液中。最終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壓強差忽略不計)。

據(jù)此推測:氣體A的化學性質(zhì)有           。
(2)第二組:同學們利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關閉止水夾,向充滿丙的集氣瓶中注入10 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應后,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

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請回答實驗中有關問題: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
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nèi)裝入足量的紅磷,
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
伸入集氣瓶內(nèi),塞緊橡皮塞。
③充分反應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2)步驟②集氣瓶中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              
(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           (填“易”或“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zhì)         (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4)該實驗中的紅磷不能用碳代替,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7分)小明在家中探究食用白醋的性質(zhì),選用了家庭生活中的下列常見物品:200ml的軟透明塑料瓶、食品干燥劑、白醋、雞蛋殼、紫羅蘭花、銹鐵釘、蒸餾水、純堿、玻璃小杯。
【問  題】白醋是否具有酸類的性質(zhì)?
【查閱資料】
(1)白醋為無色透明液體,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學式可表示為HAc, Ac代表醋酸根;
(2)食品干燥劑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
(3)紫羅蘭花遇酸變?yōu)榧t色;
(4)醋酸鹽中除銀鹽和汞鹽外都易溶解于水。
【探究與驗證】(請你幫助填寫表中空白)
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將白醋滴在紫羅蘭花上
紫羅蘭花變紅
白醋的pH    7

將銹鐵釘放在小玻璃杯中,加入白醋
剛開始時             ,一段時間后,有氣泡冒出
1.白醋能與鐵銹反應
2.              

向軟塑料瓶中加入10ml白醋,將瓶捏扁,加入約5g雞蛋殼,擰緊瓶蓋
瓶中有氣泡冒出,扁塑料瓶逐漸膨脹
白醋能與碳酸鈣反應放出CO2

向白醋中加入純堿
白醋中有         
白醋能與堿反應
【反思與評價】
(1)小明將干燥劑袋口打開一段時間后,袋中的白色顆粒粘在了一起,請寫出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
(2)上面“實驗結論”中,錯誤的是(填實驗序號)         
(3)上述實驗三的現(xiàn)象還不足以得出表中所述的相應結論,為此還需要補充相應的實驗,寫出該實驗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