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嘗試:如圖,已知A、E、B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且∠A=∠B=∠DEC=90°,
求證:AE•BE=AD•BC.
(2)一位同學在嘗試了上題后還發(fā)現(xiàn):如圖2、圖3,只要A、E、B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且∠A=∠B=∠DEC,則(1)中結(jié)論總成立.你同意嗎?請選擇其中之一說明理由.

(3)運用:如圖,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B=4,BC=9,P為BC邊上一動點(不與點B、C重合),連接AP,過點P作PE交CD于點E,使得∠APE=∠ABC.則當BP為何值時,點E為CD的中點.

(1)證明:∵∠A=∠B=∠DEC=90°,
∴∠DEA+∠CEB=90°,
∵∠DEA+∠D=90°,
∴∠D=∠CEB,
∴△ADE∽△BEC,
,
∴AE•BE=AD•BC;

(2)證明:∵∠A=∠B=∠DEC,
∠A+∠D=∠1+∠CEB,
∴∠D=∠CEB,
∴△ADE∽△BEC,
,
∴AE•BE=AD•BC;

(3)解:∵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PE=∠ABC
∴∠B=∠C,∠B+∠BAP=∠APE+∠EPC,
∴∠BAP=∠EPC,
∴△ABP∽△PCE,

∵AB=4,BC=9,點E為CD的中點,
∴CE=2,假設(shè)BP=x,

∴x2-9x+8=0,
解得:x1=1,x2=8.
∴當BP為1或8時,點E為CD的中點.
分析:(1)利用已知得出∠D=∠CEB,以及∠A=∠B即可得出△ADE∽△BEC,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已知得出∠D=∠CEB,進而求出△ADE∽△BEC,即可得出;
(3)假設(shè)點E為CD的中點,利用△ABP∽△PCE,得出比例式求出即可.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初中階段考查的重點同學們應(yīng)重點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1)嘗試:如圖,已知A、E、B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且∠A=∠B=∠DEC=90°,
求證:AE•BE=AD•BC.
(2)一位同學在嘗試了上題后還發(fā)現(xiàn):如圖2、圖3,只要A、E、B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且∠A=∠B=∠DEC,則(1)中結(jié)論總成立.你同意嗎?請選擇其中之一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3)運用:如圖,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B=4,BC=9,P為BC邊上一動點(不與點B、C精英家教網(wǎng)重合),連接AP,過點P作PE交CD于點E,使得∠APE=∠ABC.則當BP為何值時,點E為CD的中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風華金帆同步訓練·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新課標人教版) 新課標人教版 題型:044

如圖,已知AB∥CD,分別猜想出下列四個圖形中∠A,∠C,∠P的關(guān)系,并嘗試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044

如圖,要測量河兩岸相對的兩點A,B間的距離,可以在AB的垂線BF上取兩點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線DE,使AC,E在一條直線上,這時測得的DE的長就是AB的長,你能根據(jù)測量的過程把已知的條件和未知的條件用數(shù)學語言敘述出來嗎?請嘗試著說一說.

  小穎是這樣敘述的:如圖,已知ABBDEDBD,垂足分別為B,D,點CBD上,且BC=CD,點A,C,E在一條直線上,則ED=AB

請你說說這是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中考數(shù)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嘗試:如圖,已知A、E、B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且∠A=∠B=∠DEC=90°,
求證:AE•BE=AD•BC.
(2)一位同學在嘗試了上題后還發(fā)現(xiàn):如圖2、圖3,只要A、E、B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且∠A=∠B=∠DEC,則(1)中結(jié)論總成立.你同意嗎?請選擇其中之一說明理由.

(3)運用:如圖,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B=4,BC=9,P為BC邊上一動點(不與點B、C重合),連接AP,過點P作PE交CD于點E,使得∠APE=∠ABC.則當BP為何值時,點E為CD的中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