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E、F分別是等邊三角形ABC的邊AB,AC上的點,且BE=AF,CE、BF交于點P.

(1)求證:CE=BF;

(2)求∠BPC的度數(shù).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分析】(1)欲證明CE=BF,只需證得△BCE≌△ABF;

(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到∠BCE=∠ABF,則由圖示知∠PBC+∠PCB=∠PBC+∠ABF=∠ABC=60°,即∠PBC+∠PCB=60°,所以根據(jù)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得∠BPC=120°.

【解答】(1)證明: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

∴BC=AB,∠A=∠EBC=60°,

∴在△BCE與△ABF中,

,

∴△BCE≌△ABF(SAS),

∴CE=BF;

(2)解:∵由(1)知△BCE≌△ABF,

∴∠BCE=∠ABF,

∴∠PBC+∠PCB=∠PBC+∠ABF=∠ABC=60°,即∠PBC+∠PCB=60°,

∴∠BPC=180°﹣60°=120°.

即:∠BPC=120°.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結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證明線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時,關鍵是選擇恰當?shù)呐卸l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如圖所示,對稱軸為,若關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為實數(shù))在的范圍

內無解,則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若△ABC∽△A′B′C′,相似比為1:2,則△ABC與△A′B′C′的面積的比為( 。

A.1:2 B.2:1 C.1:4 D.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ABC中,∠A=45°,∠B=30°,CD⊥AB,垂足為D,CD=1,則AB的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邊長為4的正方形ABCD中,點E在AB邊上(不與點A,B重合),點F在BC邊上(不與點B、C重合).

第一次操作:將線段EF繞點F順時針旋轉,當點E落在正方形上時,記為點G;

第二次操作:將線段FG繞點G順時針旋轉,當點F落在正方形上時,記為點H;

依此操作下去…

(1)圖2中的△EFD是經(jīng)過兩次操作后得到的,其形狀為      ,求此時線段EF的長;

(2)若經(jīng)過三次操作可得到四邊形EFGH.

①請判斷四邊形EFGH的形狀為      ,此時AE與BF的數(shù)量關系是      ;

②以①中的結論為前提,設AE的長為x,四邊形EFGH的面積為y,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面積y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雙曲線上的兩點,過點軸,交于點,垂足為.若的面積為1,的中點,則的值為                   (    )

A.                  B.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①,小華設計了一個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在一根質地均勻的木桿中點的左側固定位置處懸掛重物,在中點的右側用一個彈簧秤向下拉,改變彈簧秤與點的距離 (cm),觀察彈簧秤的示數(shù)(N)的變化情況.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cm

10

15

20

25

30

/N

30

20

15

12

10

 
   

第24題

 (1)把上表中、的各組對應值作為點的坐標,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如圖②所示)描出相應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這些點并觀察所得到的圖像,猜測(N)與 (c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并求出函數(shù)表達式.

    (2)當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24N時,求彈簧秤與點的距離.隨著彈簧秤與點的距離不斷減小,彈簧秤上的示數(shù)將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