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王偉國慶去爬山,他上山的平均速度為v1,按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為v2,請你推導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frac{2{v}_{1}{v}_{2}}{{v}_{1}+{v}_{2}}$.

分析 設(shè)出上山的路程,也是下山的路程,根據(jù)v=$\frac{s}{t}$求出兩者運動的時間,利用總路程和總時間的比值求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設(shè)上山的路程為s,則下山的路程也為s,
由v=$\frac{s}{t}$可得,上山和下山運動的時間:
t1=$\frac{s}{{v}_{1}}$,t2=$\frac{s}{{v}_{2}}$,
則往返的平均速度:
v=$\frac{2s}{{t}_{1}+{t}_{2}}$=$\frac{2s}{\frac{s}{{v}_{1}}+\frac{s}{{v}_{2}}}$=$\frac{2{v}_{1}{v}_{2}}{{v}_{1}+{v}_{2}}$.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計算,知道平均速度等用總路程和總時間的比值是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5.AO、BC分別是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畫出對應(yīng)的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首先調(diào)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5cm時,在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成像原理的應(yīng)用如照相機;如果小明將光源移至32cm刻度時,他通過凸透鏡看到光源的正立、放大的虛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C.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光源“F”放在25cm處,其大小如圖乙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線上.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圖丙中的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控制噪聲是城市環(huán)保主要項目之一.下列哪一種措施不能減弱噪聲?(  )
A.市區(qū)內(nèi)禁止機動車鳴笛B.街頭設(shè)置噪聲監(jiān)測儀
C.高架道路兩側(cè)安裝透明板墻D.在城市街道兩旁種草植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某單位保密室有兩道門,只有當兩道門都關(guān)上時(關(guān)上一道門相當于閉合一個電鍵),值班室內(nèi)的指示燈才會發(fā)亮,表明門都關(guān)上了,如圖所示幾個電路圖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號”飛船成功發(fā)射.
(1)火箭剛發(fā)射時,高溫火焰向下噴射,火箭起飛,發(fā)射臺的鋼架遇到這樣的高溫火焰將會熔化;為了保護發(fā)射臺,我們通常在發(fā)射臺底建了一個大水池,讓火焰噴射到水中,利用水的汽化來吸收巨大的熱量.電視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間,會伴有迅速擴展的龐大的白色氣團是液化形成的(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
(2)火箭與大氣摩擦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為保護火箭不至于被燒毀,在火箭頭部有一層特殊材料,這種材料在高溫下會熔化、汽化或者升華,從而起到保護作用.這是因為:材料熔化、汽化、升華時要吸熱.
(3)地面各個測控站能準確用一種波對飛船進行遙控,你認為它是超聲波嗎?
答:不是(填“是”或“不是”),你的理由是真空不能傳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恒定不變,R2=3Ω,小燈泡L標有“6V 3W”的字樣(不考慮小燈泡阻值的變化)
(1)當S1斷開,S2閉合時,小燈泡L恰好正常發(fā)光,求電源電壓.
(2)當S1和S2都閉合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6A,求電阻R1的阻值.
(3)當S1和S2都斷開時,求小燈泡L工作1min所消耗的電能及電阻R2的電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隨著氣溫的下降,某天早晨小華看到學校池塘里的水結(jié)冰了,經(jīng)過了解當時的氣溫是-5℃,讀作零下5攝氏度,此時冰的上表面溫度為-5℃,下表面溫度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情景.
(1)小明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現(xiàn)有透明度很高、厚度為6cm和透明度一般、厚度為1cm的兩塊透明玻璃,為了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應(yīng)選用厚度為1cm厚的平面玻璃.
(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點燃(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像和物大小相等.
(4)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
(5)若在實驗中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也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沒有與平面垂直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