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圖所示,我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的科考母船“張謇”號于2016年3月成功下水,這為構(gòu)建中國全海深的“深淵科學技術(shù)流動實驗室”奠定了基礎(chǔ).“張謇”號滿載時的排水量為4800t,則它滿載時所受的浮力是4.8×107N.

分析 排水量為滿載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解答 解:滿載時所受的浮力F=G=mg=4800×103kg×10N/kg=4.8×107N.
故答案為:4.8×107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應當深刻理解漂浮時浮力等于物重這一特點,屬于基礎(ch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如圖,一個深H=40cm底面積為S=0.12m2的平底圓柱形容器,底部有一個邊長a=10cm,質(zhì)量m=600g的正方體木塊.
(1)木塊對容器底部產(chǎn)生的壓強.
(2)現(xiàn)向容器中緩緩加入某液體到容器裝滿,木塊慢慢勻速上升h=32.5cm高度后靜止在液面上.求:①加入液體過程中浮力對木塊做的功.②容器裝滿液體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產(chǎn)生的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裝滿貨物的小車在推力F1和拉力F2共同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F1=50N,F(xiàn)2=60N,則系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小車受到拉力和推力的合力為110N,小車所受所有力的合力為0N
B.小車所受到的摩擦力為110N,方向水平向左
C.若將小車上的所有貨物卸下,摩擦力將變小,小車將做加速運動
D.若此時撤掉推力F2,則小車受到的合力為50N,方向水平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相同的滑輪分別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并分別勻速提升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忽略繩重,彈簧測力計重和摩擦)
(1)在實驗中,測量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時,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2)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這是利用滑輪組測得的,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3.3%.
鉤碼總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h/m彈簧測力計拉力F/N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20.050.80.15
(3)若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則η,若將甲滑輪組中的動滑輪換成質(zhì)量小一些的,再勻速提升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屋頂?shù)拿娣e是50m2,大氣對屋頂?shù)膲毫τ卸啻?這么大的壓力為什么沒有把屋頂壓塌呢?(p0=1.0×105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的情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應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
(2)圖甲中是小明同學前兩次實驗的情景.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均為0.5N,杠桿上刻線的間距為5cm,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請將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實驗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5101
212010

(3)如圖乙所示是第3次實驗,此時杠桿已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小明分別同時拿走兩邊下方的兩個鉤碼,則杠桿的左(填“左”或“右”)端將下沉.為使杠桿重新恢復水平平衡,小明應將左側(cè)剩余的兩個鉤碼移至E點處.
(4)該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從而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這樣做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guī)律,避免結(jié)論的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要使燈L與電鈴組成串聯(lián)電路,則應閉合開關(guān)S2,斷開S1、S3、S4;兩只水果點亮了一只發(fā)光二極管(如圖),金屬片A是水果電池的負極,兩水果之間串聯(lián),現(xiàn)將二極管正負極接線對調(diào),二極管不發(fā)光,此時水果電池的正負極之間有(填“有”或“沒有”)電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新學習了大氣壓強知識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步驟一:將一根兩端開口的硬塑料管插入水中,如圖甲所示;  步驟二:右手掌封閉上端開口,同時左手將管提起(下端開口不離開水面),如圖乙所示; 步驟三:右手掌向上打開封口,同時左手  迅速將管下壓,如圖丙所示;  多次重復二、三步驟,直至水從管上端開口 噴出,如圖丁所示.
(1)在步驟一中,管靜止時管內(nèi)水面高度等于 管外水面高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步驟二中,提起管后,管內(nèi)水面會高于管外水面.下列實例中工作原理與其相同的是A.  
A.注射器吸液      B.U型“反水彎”的應用      C.密度計的使用  
(3)步驟三“迅速下壓”的目的,是為了讓管下降的速度大于管內(nèi)水下降的速度,即以管  為參照物,管中的水面上升(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4)小新每次右手打開封口的那一瞬間,都能聽到響聲,根據(jù)響聲的變化,小新能判斷 管內(nèi)水柱高度的變化.這說明了聲音能夠傳遞信息.
(5)小新對裝置進行改進,在管的上、下部各安裝一個單向閥門,使實驗操作更加簡單,效果更好.請舉出生產(chǎn)生活中與改進后的裝置工作原理相同的一個實例活塞式抽水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同學利用一只彈簧測力計和裝有適量水的杯子,測出了一顆小石塊的密度.測量方法如下:
(1 ) 用細線將小石塊拴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它的重力,記為G;
(2 ) 再將小石塊浸沒在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受到的拉力,記為 F;
利用測出的物理量可得:小石塊的質(zhì)量m是$\frac{G}{g}$,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是G-F,小石塊的體積是$\frac{G-F}{{ρ}_{水}g}$,密度ρ=$\frac{G}{G-F}{ρ}_{水}$( 水的密度用ρ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