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同學們你喜歡物理嗎?小明的媽媽買碗時常把兩只碗碰一碰,聽一聽,用這種聽的方式來選碗是利用什么物理知識?( 。
A.聲學知識B.光學知識C.電學知識D.力學知識

分析 結合自己對不同物理知識的理解,對題干中的現(xiàn)象涉及到的知識做出判斷即可.

解答 解:把兩只碗碰一碰,聽一聽,如果碗的結構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會不同,利用這種聽的方式來選碗,可判斷碗的結構是否細密,是否有裂痕等,故用到的是聲學知識.
故選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要注意理論與實際現(xiàn)象的聯(liá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
過程結論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
硬紙板應水平地置于其上.
由甲、乙圖可知,在反射現(xiàn)
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
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由丙圖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評估探究過程中,最為關鍵也最為困難的是在硬紙板上顯示并記錄光的傳播路徑.
(2)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器材玻璃板、兩支相同的蠟燭、直尺、白紙.
過程結論如圖,點燃蠟燭A,移動玻璃板后面未點燃的蠟燭B,直到它看起來好像點燃為止.此操作既確定了A蠟燭像的位置,又說明了A蠟燭的像與物大小相等.
推理當蠟燭B看起來好像點燃時,把紙放在其火焰的位置上,發(fā)現(xiàn)紙并沒有燃燒,紙上也沒有“火焰”,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有兩盞電燈,L1“12V 6W”和L2“12V 3W”,關于它們使用時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燈的兩端電壓只有10V,燈均不能工作
B.L2的實際功率可能比L1的大
C.L1消耗的電能一定比L2的多
D.L1產(chǎn)生的熱能一定比L2的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家用照明電路電壓為220伏.家庭電路中電燈與冰箱之間是并聯(lián)的(選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電壓表能(選填“能”或“不能”)直接接在電源的正負極兩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在“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實驗中,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銅塊質(zhì)量的器材應選用圖1中的(a)[選填“(a)”或“(b)”].測定銅塊密度的實驗原理是ρ=$\frac{m}{V}$.如圖2(a)所示儀器的名稱是U形管壓強計,它是用來研究(選填“測量”或“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儀器.若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種類的關系,則對圖2(b)中兩容器內(nèi)裝入液體的要求是深度相同的不同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為了保障實驗效果,應該選擇薄玻璃板(選填“平面鏡”“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實驗中選擇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3)移開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xiàn)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選填實或“虛).
(4)如果蠟燭B始終不能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是由于玻璃板沒有與平面垂直放置.
(5)移動蠟燭A進行多次實驗,目的是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6)為探究物與像的位置關系,分別測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在如表中.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結論: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序號123
A到玻璃板的距離/cm3.005.008.00
B到玻璃板的距離/cm3.005.008.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發(fā)聲原理時,拆掉了口琴外殼,發(fā)現(xiàn)在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如圖所示).吹口琴時,在氣流的沖擊下,銅片由于振動發(fā)出聲音.對不同氣孔吹氣,改變了聲音的音調(diào)(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在同一氣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氣,改變了聲音的響度(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小燈泡L標有“6V、6W”的字樣,R為定值電阻,閉合S1,斷開S2,小燈泡正常發(fā)光;若再閉合S2,發(fā)現(xiàn)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了0.3A,則R的阻值為20Ω,此時燈泡L和電阻R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刻舟求劍”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圖所示楚人之所以沒有通過“刻舟”而求得劍,是由于他不懂得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