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甲、乙兩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已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所用滑動變阻器銘牌上標有“10Ω 2A”的字樣 電源電壓3V不變.

(1)A、B兩組同學按甲圖連接電路,閉合開關(guān)S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yīng)調(diào)到圖中的b點處(選填“a”或“b”).
(2)如果甲中的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調(diào)節(jié)正確,當他們閉合開關(guān)S后 卻發(fā)現(xiàn)小燈泡都不亮. 此時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下表.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產(chǎn)生故障的原因并填入表中空格處.
組別電流表的示數(shù)I/A電壓表的示數(shù)U/V故障原因
A組0.30電壓表短路
B組03燈泡開路
(3)某組同學排除故障后,再次閉合開關(guān)S,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后,當觀察到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5V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1.25W.

分析 (1)滑動變阻器接入左半段,滑片處于右端,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
(2)燈泡不亮可能是燈泡斷路或短路,燈泡斷路時,電路斷路,電路中沒有電流,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串聯(lián)聯(lián)在電路中,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燈泡短路時,電路總電阻減小,電路電流增大,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電壓表測量導線電壓,示數(shù)為0.
(3)電流表讀數(shù):首先確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代表的示數(shù).知道電壓和電流,根據(jù)P=UI計算額定功率.

解答 解:(1)滑動變阻器接入左半段,滑片處于b端,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
(2)A組: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路通路,燈泡不亮,燈泡短路,電壓表測導線電壓,示數(shù)為0,所以電壓表短路.
B組: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路斷路,燈泡不亮,電壓表串聯(lián)在電路中測電源電壓,示數(shù)為3V,所以燈泡開路.
(3)電流表選擇0~0.6A量程,每一個大格代表0.2A,每一個小格代表0.02A,電流為0.5A,P=UI=2.5V×0.5A=1.25W.
故答案為:(1)b;
(2)

組別電流表的示數(shù)I/A電壓表的示數(shù)U/V故障原因
A組0.30電壓表短路
B組03燈泡開路
(3)1.25.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由電壓表和電流表及燈泡的亮暗程度來判斷電路斷路、短路.首先由電流表判斷電路是斷路還是短路,再由電壓表確定最后結(jié)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基本實驗回顧
(1)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金屬塊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1所示.則所測金屬塊的質(zhì)量是47.4g.
(2)如圖2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2.8N.該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N.
(3)如圖3所示,當用嘴向B管中吹氣時,A管中的水面將上升.(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
次數(shù) 鉤碼重/N 鉤碼上升的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彈簧測力計上升的距離/cm 機械效率
第1次25115 66.7%
第2次451.715 
第3次65 15 83.3%
(1)在實驗操作中應(yīng)該使鉤碼緩慢(選填“快速”或“緩慢”)上升;
(2)進行第2次測量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8.4%(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進行第3此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2.4N,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0.3J.
(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小組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滑輪組的效率與物重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的薄壁容器的質(zhì)量為0.1千克,底面積為200cm2,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容器中注入重力為50N的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深度為20cm,求:
(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
(2)容器對地面的壓強;
(3)若在水中輕輕放入重力為2N的小木塊,水沒有溢出,則水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力將小于2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某小組同學探究“浸在水中時,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1)①首先,他們進行“比一比,誰的小船貨物裝得多”的活動,裝載貨物前后的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請你仔細觀察、比較圖(a)和(b),并簡要描述相關(guān)現(xiàn)象:小船浸入深度增大、排開水增多、容器中水面升高.
由此,三位同學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有關(guān).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多少有關(guān).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有關(guān).
②接著,該小組同學利用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不計重力)、水等器材進行實驗.他們先在可密封的圓柱體內(nèi)裝一些小鉛粒,然后用細線將圓柱體懸掛在測力計下.當此圓柱體分別在空氣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處保持靜止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圖所示.他們通過思考圖中“測力計示數(shù)變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測量的方法.
根據(jù)圖(c)和(d)所示的測力計示數(shù)、小桶中水量等變化情況,可排除猜想A(選填“A”、“B”或“C”);
在猜想B的基礎(chǔ)上(選填“A”、“B”或“C”),進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設(shè)D:物體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水的重力. 
③為了驗證假設(shè)D,繼續(xù)實驗,他們記錄了圓柱體在空氣中、水中靜止時的測力計示數(shù)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開水的重力G,其部分數(shù)據(jù)見表一,則該柱體的重力為3.2N.隨后,他們又在該圓柱體添加了若干鉛粒,重復上述實驗,其部分數(shù)據(jù)見表二.
(2)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的數(shù)據(jù),初步驗證假設(shè)D是正確.(選填“正確”或“錯誤”)
②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結(jié)論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該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無關(guān).
③如果在上述表二對應(yīng)的實驗中所用的圓柱體是一個實心的圓柱體,請你根據(jù)表二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改圓柱體的密度可能為3.8×103kg/m3
       表一                                        
實驗
序號
F
(牛)
G
(牛)
13.20
22.80.4
32.40.8
42.01.2
52.01.2
表二
實驗
序號
F
(牛)
G
(牛)
64.60
74.00.6
83.61.0
93.41.2
103.4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已知電源電壓為3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小燈泡的電阻約為10Ω,滑動變阻器上標有“20Ω  1A”字樣.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1的電路連接完整;
(2)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guān),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發(fā)現(xiàn)小燈泡始終不亮,且電壓表的示數(shù)接近3V,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燈泡斷路;
(3)故障排除后,閉合開關(guān),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某一點,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為2.2V,要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yīng)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5V;
(4)當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2乙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24A,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三次實驗現(xiàn)象如下圖所示,比較小車沿水平面運動的距離.

請你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后回答:
(1)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平面時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如圖所示的三種情況,小車在木板表面停止得最慢.
(3)結(jié)論:表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小宇和同學們使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試驗結(jié)束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物體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乙),根據(jù)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①物體A浸沒在水中之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隨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減小,說明浮力與排開液體體積(選填“物體體積”或“排開液體體積”)有關(guān).物體A浸沒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為1N,且保持不變,說明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它浸沒在水中的深度無關(guān).
②物體A的密度為1.2×103kg/m3
③物體A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強P與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關(guān)系圖象應(yīng)該是丙圖中的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面是王浩同學利用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對體育課上一些場景進行的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A.仰臥起坐--利用了大氣壓的原理
B.跳遠助跑--利用了慣性的原理
C.田徑運動員穿釘鞋--為了增大摩擦
D.踢足球--利用了力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