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影響動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zhì)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zhì)量和物體的高度,在分析各個能量的變化時,根據(jù)各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先確定支點,根據(jù)力臂的畫法,過支點作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F1的力臂.
(3)①對小雨進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力的合成求出小雨對地面的壓力,利用p=$\frac{F}{S}$計算小雨對地面的壓強;
②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出C對杠桿的拉力,然后利用力的合成求出C的重力,利用G=mg求出質(zhì)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解體積;
③求出物體C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利用力的合成求出對杠桿的拉力,然后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出人對杠桿的拉力,再利用力的合成求出人對地面的壓力.
解答 解:(1)此同學(xué)從滑梯勻速下滑的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速度不變,所以動能不變;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勢能變。
(2)支點為O,過支點O作力F1的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F1的力臂L1,作圖如下:
(3)①對小雨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小雨受到重力、杠桿對小雨的拉力作用,
杠桿對小雨的拉力與小雨作用在A點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即F拉=FA=200N,
根據(jù)力的合成可得,小雨對地面的壓力F=G-F拉=500N-200N=300N,
則小雨對地面的壓強p=$\frac{F}{S}$=$\frac{300N}{2×200×1{0}^{-4}{m}^{2}}$=7.5×103Pa;
②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xiàn)C×OB=FA×OA,
OA:OB=2:1,
則FC=$\frac{{F}_{A}×OA}{OB}$=$\frac{{F}_{A}×2OB}{OB}$=2FA=2×200N=400N,
C對杠桿的拉力FC與杠桿對C的拉力${F}_{拉}^{′}$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故${F}_{拉}^{′}$=FC=400N,
所以物體C的重力GC=${F}_{拉}^{′}$+${F}_{壓}^{′}$=400N+100N=500N,
物體C的質(zhì)量mC=$\frac{{G}_{C}}{g}$=$\frac{500N}{10N/kg}$=50kg,
根據(jù)ρ=$\frac{m}{V}$可得,物體C的體積VC=$\frac{{m}_{C}}{{ρ}_{C}}$=$\frac{50kg}{2.5×1{0}^{3}kg/{m}^{3}}$=2×10-2m2;
③物體C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C=1×103kg/m3×10N/kg×2×10-2m2=200N,
則物體C對杠桿的拉力F拉C=GC-F浮=500N-200N=300N,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xiàn)拉C×OB=F拉A×OA,
OA:OB=2:1,
則F拉A=$\frac{{F}_{拉C}×OB}{OA}$=$\frac{{F}_{拉C}}{2}$=$\frac{300N}{2}$=150N,
所以,人對地面的壓力F壓=G-F拉A=500N-150N=350N.
解題思路:物體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其自身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體C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又知其重力,利用力的合成求出對杠桿的拉力,然后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出人對杠桿的拉力,再利用力的合成求出人對地面的壓力.
故答案為:(1)不變;變。唬2)①7.5×103Pa;②2×10-2m2;③350N;物體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其自身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體C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又知其重力,利用力的合成求出對杠桿的拉力,然后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出人對杠桿的拉力,再利用力的合成求出人對地面的壓力.
點評 此題考查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力臂的畫法、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壓強的大小計算、力的合成、力的作用的相互性、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的應(yīng)用等相關(guān)知識點,考查相當(dāng)全面,綜合性非常強,要求學(xué)生熟練掌握相關(guān)知識,對各種公式能夠靈活運用.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初二物理教材的長26毫米 | B. | 家庭電路電壓220伏 | ||
C. | 中學(xué)生體重大約是550克 | D. | 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這種材料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 |
B. | 這種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引性能 | |
C. | 這種材料的吸水性能差 | |
D. | 這種材料還適用于潮濕環(huán)境中的保溫防火應(yīng)用場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的三要素,運用了模型法 | |
B. | 將滑輪分成動滑輪和定滑輪,運用了分類法 | |
C. | 類比速度來研究功率,運用了比較法 | |
D. | 由增大壓強的方法想到減小壓強的方法,運用了逆向思考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R1=2R2 | B. | R1兩端電壓為6V | ||
C. | 當(dāng)滑片右移時,R1兩端電壓增大 | D. | A1與A表的示數(shù)之比均為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